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耕云导师牧牛图颂释义

(一)寻 牛 

茫茫拨草去追寻

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

但闻枫树晚蝉吟


禅,语忌十成;说,不能说得太露骨、太赤裸,总给学人有个自省、自悟的余地,这是历代祖师们的慈悲;如果完全用语文表达,那就变成一种知解而不是禅了。


牧牛图颂即是使用借喻法,步步引导学人由入佛知见而超越佛祖。第一幅图颂在说明一个修行人的初发心,要发无上心,发无上心就是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我们可以分知、情、意三方面来说:


在知的方面,修行人绝不可自囿和满足于常识的范畴,一定要穷溯到万生万物的源头,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认清楚了真实的自我,同时也就认识了万生万物的本源和宇宙的真相了。因为法界是一真,是不二的,人和宇宙不是对立的。


就情的方面,要发普度众生的大愿心。修行不应只是为自己而修,同时要为众生而修,然后才能扩大此情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在意的方面,要发长远心,坚持不退,不成佛道绝不中止。

三者加起来,就是具体的发无上心。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二)见  迹

水边林下迹遍多

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

撩天鼻孔怎藏它


这首颂在说明求道者已知所趋向,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了。发菩提心圆成佛道的方便法门很多,世俗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佛法也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的说法。但是成佛的目标却只有一个,为什么只一个?因为千佛同源,万灵一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通宝所。


这一首颂是说已经找到自己应该走的修行之路了,不过还没有开始走,还没有上路。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三)见  牛

黄莺枝上一声声

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

森森头角画难成


这首颂象征法眼初开,初见自性。所谓见性成佛,所指只是因地佛,就如同具备了甲等候选人的资格,并不等于就是总统。但是若不见性,修便只是盲修、妄作。见性也可以说是得道──得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修行要如鸡孵卵,如炉炼丹,发长远心,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半途而废。有一位会友写信给我,他说:我要冲!这事是不能冲的,要有耐性,要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只要肯坚持正行,功到自然就会成就。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四)得  牛

竭尽精神获得渠

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

又入烟云深处居


这首颂是指安祥心态已经呈现。禅,是向上法门,向上,就必须具备正见和正受,因为正见与正受的当体,就是安祥的觉受,就是得牛。牛象征安祥的心态,修行人必须以牧牛的要领来调和、主宰自己的心,管制住自己那惯于分别、取相的表层意识,才能使“生处变熟”。因为得到安祥并不就是到家,就像牧牛一样,在牛尚未调教、训练好以前,野性犹在,稍一疏忽、懈怠,它就会落路入草犯人苗稼。如果它把绳子挣脱跑掉了,一时难找,你还得到处去追寻。所以得到安祥并非就是圆满,还须一段长时调柔的功夫。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五)牧  牛

鞭索时时不离身

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

羁锁无拘自逐人


纯和就是“熟处转生,生处使熟”。修行的主要着眼在于把过去的惯性纠正过来,让以往熟悉的东西逐渐淡化、疏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清净无染、纯一无杂的安祥。可是,人们的分别心是念念相续,停息不住的,念头多到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时,当下便是无明。活在无明中的人,六根时时面对六尘,如胶似漆般地粘在一起,苦乐、哭笑皆由不得自己,这是多么可悲、可怜的人生!而修行人觑破了虚幻,看清楚了真实,便开始离执、调心。一旦调伏久了,由离执到去执,不断地抛丢,不断地自我反省、批判、修正,逐渐地会念起自知,进而正念多于妄念,最后至于没有邪、妄之念,正念也只是“用心若镜”的随境而“照”。到此地步,无念心体的安祥心态便出现了,安祥虽然出现了,要知珍惜它,盯牢它,使它由生变熟到须臾不离,秒秒都在。所以,此刻的保任、管带工夫特别重要,千万别让它隐没、退失。


我经常说:法的修行落实在观心,观心的要诀在念念自知、自觉,自知、自觉里面没有任何相对的二边。如果出现了人或事物的他、它……那就是我形容的小偷、贼!观心观得好,就是盯牢这小贼,看他能做什么?古德也说得好:识得不为冤!因为家贼是谁呀?如果搞清楚了,贼不是别人,你会亲切得很。不过,还未臻此境地的人,就要好好地牧牛,牧牛就要盯牢它,不让它乱跑、乱来。所以,得到了牛(有了安祥)并非了事,还须要慢慢地驯服(保任)它,紧紧地看管住它。如果一个修行人不肯把过去那些机械惯性丢掉,和它绝缘,是很难自在的。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六)骑牛归家

骑牛迤逦欲还家
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

知音何必鼓唇牙


这是指生处已经转熟了。刚才说到我们旧时所有的那些毛病,始终与我们离不开的怀疑、嫉妒、生气、恐惧、贪心、不满、抱怨、牢骚……都和我们变得陌生了,而安祥则渐渐和自己熟悉了。熟到走到哪里,它都形影不离的跟着,显然“保任”接近成功,家乡在望了。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七)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

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

鞭绳空顿草堂间


很多人修学到这里,就认为已经到家了,其实还没有,为什么呢?法执虽然没有了,微细的我执尚在;牛虽没有了,但是人还在。比如说:我在修行,我很安祥……有我、有安祥是二法。必须是到了安祥就是我,我就是安祥,安祥成为人格化,是人的属性了;没有安祥就没有我,有我就有安祥时,就更上一层楼了。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八)人牛俱忘

鞭索人牛尽属空

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

到此方能合祖宗


这一首颂在说明保任成功后,自牧的功夫已达圆满,显然法执已泯,渐臻无为,安祥已经成为自己的内涵,而成为秒秒不离、相续不断的正确觉受与知见,到此粗漏已尽,得大休歇。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九)返本还源

返本还源已费功

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

水自茫茫花自红


这首颂的意境是什么呢?是大事了毕。到此境界,才真正没有牛,也没有人了。不过人牛皆空以后有一条岔路,搞不好就会走入歧途,要特别参详,不要搞错。


恶取空见者,说空是什么都没有;因果也没有、人也没有、佛也没有、法也没有……证道歌云: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过往圣贤如电拂!便执为实法,修行人修到这里切须留意,一起空见便堕偏空,那就完了。人牛俱忘以后,应该是圆满了,为什么说还不圆满呢?因为只要有人、有法都不圆满,凡情已尽还有圣解,也不圆满。因为禅是绝对的,是不二的,存了圣解落在圣边仍是边见,必须把圣解也丢掉,那就大事了毕,才真的是澈了。


我曾一再地说过:人的表层意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睡眠意识:有些人买过睡眠学习机,睡觉时若没有意识怎么学习?有些人糊里糊涂的度日、过一生,也和睡着了没有什么两样。


第二、相对意识:人从早上醒来,便开始人我、是非、好恶、好坏、得失……在二元的相对意识里打滚;相对意识亦即是分别心的作用。


第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不是指主观、我执,而是指纯我意识。什么是纯我意识?比如参禅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时,便是独我(纯我)意识;独我(又名独头)意识触机遇缘,像虚云禅师倒开水,烫到手,打破杯!独头意识粉碎了,便是无我意识,到此才是心灵的大解脱!


第四、无我意识:又名客观意识。这里的无我,请不要起断灭之见,若是如此,还修个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知道,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即是最初的,最初的也是最后的,佛法常常画个“O”来表示。圆代表什么?代表不二,代表起点就是终点──下班是工作的终点,也是休息的起点;早上起床是休息的终点,也是工作的起点。点与点重叠起来便是一个圆。如果不明白这个旨趣,乱画圆相,那是欺人自欺。


参禅参到无我(客观)意识时,切勿起断灭见,而是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山河及大地,日月星辰都是自己,宇宙即我,我即宇宙。


以上四个阶段,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是走一段丢一段,实际上是后者涵摄前者,让四者相互冲淡、调和而成为中道的心态。六祖坛经上说得很清楚: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又说:若觅真无念,念上有无念。又说: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如果你以不动为不动,那就成了无情无佛种了;一落边见,就违背不二,就不是圆。自救不了,遑论救人?


所以,我们应该像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不管什么东西来了很清楚;去了不留丝毫痕迹(绝不留影为念)。有句诗形容得很好:事如春梦了无痕。古德也说:若片云点太虚。这就是整个四种心意识都开发了以后的境界,也就是返本还源到家以后的绝对心态。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

(十)入廛垂手

露胸跣足入廛来

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

直教枯木放花开


修行圆满,已经大事了毕,为什么还要回到市廛(社会)的人群中来呢?这就是不舍众生,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陀行愿,参禅人合当如此。


陈永模先生所绘《廓庵禅师十牛图》


转载自:安祥禅语  稀有能闻的牧牛图颂释义及精美水墨插图禅曲牧牛图颂

anzhihe 安志合个人博客,版权所有 丨 如未注明,均为原创 丨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s://chegva.com/2565.html |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