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中论》

中论

龙树菩萨造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中论序

01.破因缘-16

02.破过去未来-25

03.破六尘之情-8

04.破五蕴-9

05.破六种之空识-8

06.破染法和染者-10

07.破生住灭三相-33

08.破作业和作者-12

09.破本住12

10.破受燃和可燃-16

11.破本际-8

12.破苦-10

13.破行-9

14.破合-8

15.观有无-11

16.观缚解-10

17.观业-33

18.观法-12

19.观时-6

20.观因果-24

21.观成坏-20

22.观如来-16.5

23.观颠倒-24.5

24.观四谛-40

25.观涅槃-24

26.观十二因缘-9

27.观邪见-31

中论序

姚秦沙门释僧叡撰

《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也。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以论为称者,尽其言也。实非名不悟,故寄中以宣之;言非释不尽,故假论以明之。其实既宣,其言既明,于菩萨之行、道场之照,朗然悬解矣!夫滞惑生于倒见,三界以之而沦溺;偏悟起于厌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故知大觉在乎旷照,小智缠乎隘心!照之不旷,则不足以夷有无一道俗;知之不尽,则未可以涉中途泯二际。道俗之不夷,二际之不泯,菩萨之忧也。是以龙树大士,析之以中道,使惑趣之徒望玄指而一变;括之以即化,令玄悟之宾丧咨询于朝彻。荡荡焉!真可谓坦夷路于冲阶,敝玄门于宇内;扇慧风于陈枚,流甘露于枯悴者矣!夫百梁之构兴,则鄙茅茨之仄陋;睹斯论之宏旷,则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区之赤县,忽得移灵鹫以作镇;险陂之边情,乃蒙流光之余惠。而今而后,谈道之贤始可与论实矣!

云天竺诸国,敢预学者之流,无不玩味斯论以为喉衿。其染翰申释者,甚亦不少。今所出者,是天竺梵志名宾伽罗,秦言青目之所释也。其人虽信解深法,而辞不雅中;其中乖阙烦重者,法师皆裁而裨之,于经通之理尽矣,文或左右未尽善也!百论治外以闲邪,斯文袪内以流滞,大智释论之渊博,十二门观之精诣,寻斯四者,真若日月入怀无不朗然鉴彻矣!予玩之味之不能释手,遂复忘其鄙拙,托悟怀于一序,并目品义题之于首,岂期能释耶?盖是欣自同之怀耳!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问】何故造此论?

【答】有人言万物大自在天生,有言韦纽天,有言从和合生,有言从时生,有言从世性生,有言从变生,有言从自然生,有言从微尘生,有如是等谬故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邪见,种种说我所,不知正法

佛欲断如是等诸邪见,令知佛法故,先于声闻法中说十二因缘,又为已习行有大心堪受深法者,以大乘法说因缘相,所谓一切法不生不灭、不一不异等毕竟空无所有。如般若波罗蜜中说,佛告须菩提:“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因缘,如虚空不可尽。”

佛灭度后,后五百岁像法中,人根转钝,深著诸法,求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决定相;不知佛意,但著文字,闻大乘法中说毕竟空,不知何因缘故空,即生疑见:“若都毕竟空,云何分别有罪福报应等?如是则无世谛、第一义谛。”取是空相而起贪著,于毕竟空中生种种过。龙树菩萨为是等故,造此《中论》。

01.破因缘-16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以此二偈赞佛,则已略说第一义。

【问1】诸法无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

【答1】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不生者,诸论师种种说生相,或谓因果一,或谓因果异,或谓因中先有果,或谓因中先无果,或谓自体生,或谓从他生,或谓共生,或谓有生,或谓无生,如是等说生相皆不然,此事后当广说,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不灭者,若无生,何得有灭?以无生无灭故,余六事亦无。

【问2】不生不灭已总破一切法,何故复说六事?

【答2】为成不生不灭义故。有人不受不生不灭,而信不常不断。若深求不常不断,即是不生不灭。何以故?法若实有则不应无,先有今无是即为断,若先有性是则为常,是故说不常不断,即入不生不灭义。

有人虽闻四种破诸法,犹以四门成诸法,是亦不然。若一则无缘,若异则无相续,后当种种破,是故复说不一不异。

有人虽闻六种破诸法,犹以来、出成诸法。来者,言诸法从自在天、世性、微尘等来;出者,还去至本处。

复次,万物无生。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生。何以故?离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离劫初谷有今谷者,则应有生;而实不尔,是故不生。

【问3】若不生则应灭。

【答3】不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灭。若灭,今不应有谷;而实有谷,是故不灭。

【问4】若不灭则应常。

【答4】不常。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常。如谷芽时,种则变坏,是故不常。

【问5】若不常则应断。

【答5】不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断。如从谷有芽,是故不断;若断,不应相续。

【问6】若尔者,万物是一。

【答6】不一。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一;如谷不作芽,芽不作谷。若谷作芽、芽作谷者,应是一;而实不尔,是故不一。

【问7】若不一则应异。

【答7】不异。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异。若异者,何故分别谷芽、谷茎、谷叶,不说树芽、树茎、树叶?是故不异。

【问8】若不异应有来。

【答8】无来。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来;如谷子中芽,无所从来。若来者,芽应从余处来,如鸟来栖树;而实不尔,是故不来。

【问9】若不来应有出。

【答9】不出。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出。若有出,应见芽从谷出,如蛇从穴出;而实不尔,是故不出。

【问10】汝虽释不生不灭义,我欲闻造论者所说。

【答10】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一谓生,二谓生者。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自无故,他亦无。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若无因而有万物者,是则为常。是事不然,无因则无果。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

复次,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诸法自性不在众缘中,但众缘和合故得名字。自性即是自体,众缘中无自性,自性无故不自生。自性无故,他性亦无。何以故?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应从他性生。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无因则有大过,有因尚可破,何况无因!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

【问11】阿毗昙人言,诸法从四缘生,云何言不生?何谓四缘?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因缘,名一切有为法;次第缘,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心心数法,余过去、现在心心数法;缘缘、增上缘,一切法。

【答11】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是缘为无果?

若谓有果,是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若谓有缘,是缘为有果、为无果?二俱不然。何以故?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诸缘无决定。何以故?若果未生,是时不名为缘;但眼见从缘生果,故名之为缘。缘成由于果,以果后缘先故。若未有果,何得名为缘?如瓶以水土和合故有瓶生,见瓶故知水土等是瓶缘。若瓶未生时,何以不名水土等为非缘?是故果不从缘生,缘尚不生,何况非缘?

复次,

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缘中先非有果、非无果。若先有果,不名为缘,果先有故;若先无果,亦不名为缘,不生余物故。

【问12】已总破一切因缘,今欲闻一一破诸缘。

【答12】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

若缘能生果,应有三种:若有、若无、若有无。如先偈中说:缘中若先有果,不应言生,以先有故。若先无果,不应言生,以先无故,亦应与非缘同故。有无亦不生者,有无名为半有半无,二俱有过;又有与无相违,无与有相违,何得一法有二相?如是三种求果生相不可得故,云何言有因缘?

次第缘者,

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诸心心数法,于三世中次第生。现在心心数法灭,与未来心作次第缘;未来法未生,与谁作次第缘?若未来法已有即是生,何用次第缘?现在心心数法无有住时,若不住,何能为次第缘?若有住,则非有为法。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常有灭相故。若灭已,则不能与作次第缘。若言灭法犹有则是常,若常则无罪福等。若谓灭时能与作次第缘,灭时半灭半未灭,更无第三法名为灭时。又佛说:“一切有为法念念灭,无一念时住。”云何言现在法有欲灭、未欲灭?汝谓一念中无是欲灭、未欲灭,则破自法汝阿毗昙说:“有灭法,有不灭法;有欲灭法,有不欲灭法。欲灭法者,现在法将欲灭;未欲灭法者,除现在将欲灭法,余现在法及过去、未来无为法,是名不欲灭法。”是故无次第缘。

缘缘者,

如诸佛所说,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云何有缘缘?

佛说大乘诸法,若有色无色、有形无形、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诸法相入于法性,一切皆空无相无缘,譬如众流入海同为一味,实法可信;随宜所说,不可为实。是故无缘缘。

增上缘者,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经说十二因缘,是事有故是事有,此则不然。何以故?诸法从众缘生故自无定性,自无定性故无有有相,有相无故,何得言是事有故是事有?是故无增上缘,佛随凡夫分别有无故说。

复次,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略者,于和合因缘中无果;广者,于一一缘中亦无果。若略广因缘中无果,云何言果从因缘出?

复次,

若谓缘无果,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非缘中而出?

若因缘中求果不可得,何故不从非缘出?如泥中无瓶,何故不从乳中出?

复次,

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果从众缘生,是缘无自性;若无自性则无法,无法何能生?是故果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者,破缘故说非缘,实无非缘法,是故不从非缘生。

若不从二生,是则无果;无果故,缘、非缘亦无。

02.破过去未来-25

【问1】世间眼见三时有作,已去、未去、去时;以有作故,当知有诸法。

【答1】

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

已去无有去,已去故。若离去有去业,是事不然。未去亦无去,未有去法故。去时名半去半未去,不离已去、未去故。

【问2】

动处则有去,此中有去时,

非已去、未去,是故去时去。

随有作业处,是中应有去。眼见去时中有作业,已去中作业已灭,未去中未有作业,是故当知去时有去。

【答2】

云何于去时,而当有去法?

若离于去法,去时不可得。

去时有去法,是事不然。何以故?离去法,去时不可得。若离去法有去时者,应去时中有去,如器中有果。

复次,

若言去时去,是人则有咎;

离去有去时,去时独去故。

若谓已去、未去中无去,去时实有去者,是人则有咎。若离去法有去时,则不相因待。何以故?若说去时有去,是则为二;而实不尔,是故不得言离去有去时。

复次,

若去时有去,则有二种去,

一谓为去时,二谓去时去。

若谓去时有去,是则有过,所谓有二去:一者、因去有去时,二者、去时中有去。

【问3】若有二去,有何咎?

【答3】

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

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若有二去法,则有二去者。何以故?因去法有去者故,一人有二去;二去者,此则不然,是故去时亦无去。

【问4】离去者,无去法可尔,今三时中定有去者。

【答4】

若离于去者,去法不可得;

以无去法故,何得有去者?

若离于去者,则去法不可得,今云何于无去法中,言三时定有去者?

复次,

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

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

无有去者。何以故?若有去者,则有二种:若去者,若不去者。若离是二,无第三去者。

【问5】若去者去,有何咎?

【答5】

若言去者去,云何有此义?

若离于去法,去者不可得。

若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不然。何以故?离去法,去者不可得故。若离去者定有去法,则去者能用去法,而实不尔。

复次,

若去者有去,则有二种去:

一谓去者去,二谓去法去。

若言去者用去法,则有二过,于一去者中而有二去:一以去法成去者,二以去者成去法。去者成已然后用去法,是事不然。是故先三时中,谓定有去者用去法,是事不然。

复次,

若谓去者去,是人则有咎,

离去有去者,说去者有去。

若人说去者能用去法,是人则有咎,离去法有去者。何以故?说去者用去法,是为先有去者,后有去法,是事不然,是故三时中无有去者。

复次,若决定有去、有去者,应有初发,而于三时中,求发不可得。何以故?

已去中无发,未去中无发,

去时中无发,何处当有发?

何以故?三时中无发。

未发无去时,亦无有已去,

是二应有发,未去何有发?

无去无未去,亦复无去时,

一切无有发,何故而分别?

若人未发则无去时,亦无已去。若有发当在二处,去时、已去中,二俱不然。未去时未有发故,未去中何有发?发无故无去,无去故无去者,何得有已去、未去、去时?

【问6】若无去、无去者,应有住、住者。

【答6】

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

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若有住、有住者,应去者住,若不去者住。若离此二,应有第三住,是事不然。去者不住,去未息故,与去相违名为住。不去者亦不住。何以故?因去法灭故有住,无去则无住。离去者、不去者,更无第三住者。若有第三住者,即在去者、不去者中。以是故,不得言去者住。

复次,

去者若当住,云何有此义?

若当离于去,去者不可得。

汝谓去者住,是事不然。何以故?离去法,去者不可得。若去者在去相,云何当有住?去住相违故。

复次,

去、未去无住,去时亦无住,

所有行、止法,皆同于去义。

若谓去者住,

是人应在去时、已去、未去中住。三处皆无住,是故汝言去者有住,是则不然。如破去法、住法,行、止亦如是。行者,如从谷子相续至芽茎叶等。止者,谷子灭故芽茎叶灭。相续故名行,断故名止。又如无明缘诸行乃至老死是名行,无明灭故诸行等灭是名止。

【问7】汝虽种种门破去、去者、住、住者,而眼见有去、住。

【答7】肉眼所见不可信。若实有去、去者,为以一法成,为以二法成?二俱有过。何以故?

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

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

若去法、去者一,是则不然,异亦不然。

【问8】一、异有何过?

【答8】

若谓于去法,即为是去者,

作者及作业,是事则为一。

若谓于去法,有异于去者,

离去者有去,离去有去者,

如是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去法即是去者,是则错乱破于因缘。因去有去者,因去者有去。又去名为法,去者名为人;人常,法无常。若一者,则二俱应常、二俱无常,一中有如是等过。若异者则相违,未有去法应有去者,未有去者应有去法,不相因待,一法灭应一法在,异中有如是等过。

复次,

去、去者是二,若一、异法成,

二门俱不成,云何当有成?

若去者、去法有,若以一法成,若以异法成,二俱不可得。先已说无第三法成,若谓有成,应说因缘无去、无去者。

今当更说,

因去知去者,不能用是去,

先无有去法,故无去者去。

随以何去法知去者,是去者不能用是去法。何以故?是去法未有时,无有去者,亦无去时、已去、未去。如先有人,有城邑得有所起;去法、去者则不然,去者因去法成,去法因去者成故。

复次,

因去知去者,不能用异去,

于一去者中,不得二去故。

随以何去法知去者,是去者不能用异去法。何以故?一去者中,二去法不可得故。

复次,

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

不决定去者,亦不用三去;

去法定不定,去者不用三;

是故去、去者,所去处皆无。

决定者,名本实有,不因去法生。去法名身动,三种名未去、已去、去时。

若决定有去者,离去法应有去者,不应有住,是故说决定有去者不能用三去。若去者不决定,不决定名本实无,以因去法得名去者,以无去法故不能用三去。因去法故有去者,若先无去法则无去者,云何言不决定去者用三去?

如去者,去法亦如是。若先离去者,决定有去法,则不因去者有去法,是故去者不能用三去法。若决定无去法,去者何所用?

如是思惟观察,去法、去者、所去处,是法皆相因待。因去法有去者,因去者有去法,因是二法则有可去处,不得言定有,不得言定无。是故决定知,三法虚妄,空无所有,但有假名,如幻如化。

03.破六尘之情-8

【问1】经中说有六情,所谓,

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

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尘。

此中眼为内情,色为外尘,眼能见色;乃至意为内情,法为外尘,意能知法。

【答1】无也。何以故?

是眼则不能,自见其己体;

若不能自见,云何见余物?

是眼不能见自体。何以故?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他;眼若是见相,亦应自见,亦应见他,而实不尔。是故偈中说:若眼不自见,何能见余物?

【问2】眼虽不能自见,而能见他;如火能烧他,不能自烧。

【答2】

火喻则不能,成于眼见法;

去、未去、去时,已总答是事。

汝虽作火喻,不能成眼见法,是事去来品中已答。如已去中无去,未去中无去,去时中无去。如已烧、未烧、烧时俱无有烧,如是已见、未见、见时俱无见相。

复次,

见若未见时,则不名为见;

而言见能见,是事则不然。

眼未对色,则不能见,尔时不名为见,因对色名为见。是故偈中说:未见时无见,云何以见能见?

复次,二处俱无见法。何以故?

见不能有见,非见亦不见;

若已破于见,则为破见者。

见不能见,先已说过故。非见亦不见,无见相故;若无见相,云何能见?见法无故,见者亦无。何以故?若离见有见者,无眼者亦应以余情见。若以见见,则见中有见相。见者无见相,是故偈中说:若已破于见,则为破见者。

复次,

离见不离见,见者不可得;

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

若有见,见者则不成;若无见,见者亦不成。见者无故,云何有见可见?若无见者,谁能用见法分别外色?是故偈中说: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

复次,

见可见无故,识等四法无;

四取等诸缘,云何当得有?

见可见法无故,识、触、受、爱四法皆无;以无爱等故,四取等十二因缘分亦无。

复次,

耳鼻舌身意,声及闻者等,

当知如是义,皆同于上说。

如见可见法空,属众缘故无决定;余耳等五情、声等五尘,当知亦同见可见法,义同故不别说。

04.破五蕴-9

【问1】经说有五阴,是事云何?

【答1】

若离于色因,色则不可得;

若当离于色,色因不可得。

色因者,如布因缕,除缕则无布,除布则无缕。布如色,缕如因。

【问2】若离色因有色,有何过?

【答2】

离色因有色,是色则无因;

无因而有法,是事则不然。

如离缕有布,布则无因;无因而有法,世间所无有。

【问3】佛法、外道法、世间法中皆有无因法:佛法有三无为,无为常故无因;外道法中,虚空、时、方、神、微尘、涅槃等;世间法,虚空、时、方等。是三法无处不有,故名为常,常故无因。汝何以说无因法世间所无?

【答3】此无因法但有言说,思惟分别则皆无。若法从因缘有,不应言无因。若无因缘,则如我说。

【问4】有二种因:一者、作因,二者、言说因。是无因法无作因,但有言说因,令人知故。

【答4】虽有言说因,是事不然。虚空如六种中破,余事后当破。复次,现事尚皆可破,何况微尘等不可见法!是故说无因法,世间所无。

【问5】若离色有色因,有何过?

【答5】

若离色有因,则是无果因;

若言无果因,则无有是处。

若除色果,但有色因者,即是无果因。

【问6】若无果有因,有何咎?

【答6】无果有因,世间所无。何以故?以果故名为因,若无果,云何名因?复次,若因中无果者,物何以不从非因生?是事如破因缘品中说,是故无有无果因。

复次,

若已有色者,则不用色因;

若无有色者,亦不用色因。

二处有色因,是则不然。若先因中有色,不名为色因;若先因中无色,亦不名为色因。

【问7】若二处俱不然,但有无因色,有何咎?

【答7】

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

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

若因中有果、因中无果,此事尚不可得,何况无因有色?是故言无因而有色,是事终不然。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分别名凡夫,以无明爱染贪著色,然后以邪见生分别戏论说因中有果无果等。今此中求色不可得,是故智者不应分别。

复次,

若果似于因,是事则不然;

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若果与因相似,是事不然,因细果粗故,因果色力等各异;如布似缕则不名布,缕多布一故,不得言因果相似。若因果不相似,是亦不然;如麻缕不成绢,粗缕无出细布,是故不得言因果不相似。二义不然,故无色、无色因。

受阴及想阴,行阴、识阴等,

其余一切法,皆同于色阴。

四阴及一切法,亦应如是思惟破。又今造论者,欲赞美空义故,而说偈:

若人有问者,离空而欲答,

是则不成答,俱同于彼疑。

若人有难问,离空说其过,

是不成难问,俱同于彼疑。

若人论议时,各有所执,离于空义而有问答者,皆不成问答,俱亦同疑。如人言瓶是无常,问者言:“何以故无常?”答言:“从无常因生故。”此不名答。何以故?因缘中亦疑不知为常、为无常,是为同彼所疑。问者若欲说其过,不依于空而说诸法无常,则不名问难。何以故?汝因无常破我常,我亦因常破汝无常。若实无常则无业报,眼耳等诸法念念灭,亦无有分别,有如是等过,皆不成问难,同彼所疑。

若依空破常者,则无有过。何以故?此人不取空相故。是故若欲问答,尚应依于空法,何况欲求离苦寂灭相者!

05.破六种之空识-8

【问1】六种各有定相,有定相故则有六种。

【答1】

空相未有时,则无虚空法;

若先有虚空,即为是无相。

若未有虚空相,先有虚空法者,虚空则无相。何以故?无色处名虚空相。色是作法无常,若色未生,未生则无灭,尔时无虚空相。因色故有无色处,无色处名虚空相。

【问2】若无相有虚空,有何咎?

【答2】

是无相之法,一切处无有;

于无相法中,相则无所相。

若于常无常法中,求无相法不可得。如论者言:“是有是无,云何知各有相?”故生、住、灭是有为相,无生、住、灭是无为相。虚空若无相,则无虚空。若谓先无相后相来相者,是亦不然。若先无相,则无法可相。何以故?

有相、无相中,相则无所住;

离有相、无相,余处亦不住。

如有峰、有角尾端、有毛颈下垂壷,是名牛相;若离是相则无牛,若无牛是诸相无所住,是故说于无相法中相则无所相。有相中相亦不住,先有相故;如水相中火相不住,先有自相故。

复次,若无相中相住者,则为无因;无因名为无法而有相。相、可相,常相因待故,离有相、无相法,更无第三处可相。是故偈中说:离有相、无相,余处亦不住。

复次,

相法无有故,可相法亦无;

可相法无故,相法亦复无。

相无所住故,则无可相法;可相法无故,相法亦无。何以故?因相有可相,因可相有相,共相因待故。

是故今无相,亦无有可相;

离相、可相已,更亦无有物。

于因缘中本末推求,相、可相决定不可得。是二不可得故,一切法皆无。一切法皆摄在相、可相二法中,或相为可相,或可相为相;如火以烟为相,烟亦复以火为相。

【问3】若无有有,应当有无。

【答3】

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

有无既已无,知有无者谁?

凡物若自坏,若为他坏,名为无。无不自有,从有而有。是故言:若使无有有,云何当有无?眼见耳闻尚不可得,何况无物?

【问4】以无有有故无亦无,应当有知有、无者。

【答4】若有知者,应在有中,应在无中。有、无既破,知者亦同破。

是故知虚空,非有亦非无,

非相非可相,余五同虚空。

如虚空种种求相不可得,余五种亦如是。

【问5】虚空不在初、不在后,何以先破?

【答5】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故易破,识以苦乐因故、知无常变异故易破。虚空无如是相,但凡夫悕望为有,是故先破。复次,虚空能持四大,四大因缘有识,是故先破根本,余者自破。

【问6】世间人尽见诸法是有是无,汝何以独与世间相违,言无所见?

【答6】

浅智见诸法,若有若无相;

是则不能见,灭见安隐法。

若人未得道,不见诸法实相,爱见因缘故种种戏论:见法生时谓之为有,取相言有;见法灭时谓之为断,取相言无。智者见诸法生即灭无见,见诸法灭即灭有见,是故于一切法虽有所见,皆如幻如梦,乃至无漏道见尚灭,何况余见!是故若不见灭见安隐法者,则见有见无。

06.破染法和染者-10

【问1】经说贪欲、嗔恚、愚痴,是世间根本。贪欲有种种名,初名爱,次名著,次名染,次名淫欲,次名贪欲,有如是等名字。此是结使,依止众生。众生名染者,贪欲名染法,有染法、染者故,则有贪欲。余二亦如是,有嗔则有嗔者,有痴则有痴者。以此三毒因缘起三业,三业因缘起三界,是故有一切法。

【答1】经虽说有三毒名字,求实不可得。何以故?

若离于染法,先自有染者,

因是染欲者,应生于染法。

若无有染者,云何当有染?

若有若无染,染者亦如是。

若先定有染者,则不更须染,染者先已染故。若先定无染者,亦复不应起染,要当先有染者然后起染;若先无染者,则无受染者。

染法亦如是,若先离人定有染法,此则无因,云何得起?似如无薪火。若先定无染法,则无有染者。是故偈中说:若有若无染,染者亦如是。

【问2】若染法、染者先后相待生,是事不可得者;若一时生,有何咎?

【答2】

染者及染法,俱成则不然;

染者、染法俱,则无有相待。

若染法、染者一时成,则不相待。不因染者有染法,不因染法有染者,是二应常,已无因成故。若常则多过,无有解脱法。

复次,今当以一、异法,破染法、染者。何以故?

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

染者、染法异,异法云何合?

染法、染者,若以一法合,若以异法合:若一则无合。何以故?一法云何自合?如指端不能自触。若以异法合,是亦不可。何以故?以异成故,若各成竟不须复合,虽合犹异。

复次,一、异俱不可。何以故?

若一有合者,离伴应有合;

若异有合者,离伴亦应合。

若染、染者一,强名为合者,应离余因缘而有染、染者。复次,若一,亦不应有染、染者二名。染是法,染者是人,若人、法为一,是则大乱。

若染、染者各异,而言合者,则不须余因缘而有合;若异而合者,虽远亦应合。

【问3】一不合可尔,眼见异法共合。

【答3】

若异而有合,染、染者何事?

是二相先异,然后说合相。

若染、染者,先有决定异相,而后合者,是则不合。何以故?是二相先已异,而后强说合。

复次,

若染及染者,先各成异相;

既已成异相,云何而言合?

若染、染者先各成别相,汝今何以强说合相?

复次,

异相无有成,是故汝欲合;

合相竟无成,而复说异相。

汝已染、染者异相不成故,复说合相。合相中有过,染、染者不成,汝为成合相故,复说异相。汝自已为定,而所说不定。何以故?

异相不成故,合相则不成;

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

以此中染、染者异相不成故,合相亦不成。汝于何异相中,而欲说合相?

复次,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如染,恚、痴亦如是;如三毒,一切烦恼、一切法亦如是,非先非后、非合非散等,因缘所成。

07.破生住灭三相-33

【问1】经说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万物以生法生,以住法住,以灭法灭,是故有诸法。

【答1】不尔。何以故?三相无决定故。是三相,为是有为能作有为相?为是无为能作有为相?二俱不然。何以故?

若生是有为,则应有三相;

若生是无为,何名有为相?

若生是有为,应有三相生、住、灭,是事不然。何以故?共相违故。相违者,生相应生法,住相应住法,灭相应灭法。若法生时,不应有住、灭相违法;一时则不然,如明闇不俱。以是故,生不应是有为法,住、灭相亦应如是。

【问2】若生非有为,若是无为,有何咎?

【答2】若生是无为,云何能为有为法作相?何以故?无为法无性故。因灭有为名无为,是故说不生不灭名无为相,更无自相。是故无法不能为法作相,如兔角龟毛等不能为法作相。是故生非无为,住、灭亦如是。

复次,

三相若聚散,不能有所相,

云何于一处,一时有三相?

是生、住、灭相,若一一能为有为法作相,若和合能与有为法作相,二俱不然。何以故?若谓一一者,于一处中或有有相、或有无相。生时无住、灭,住时无生、灭,灭时无生、住,若和合者,共相违法,云何一时俱?若谓三相更有三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

是即为无穷,无即非有为。

若谓生、住、灭更有有为相,生更有生、有住、有灭,如是三相复应更有相,若尔则无穷。若更无相,是三相则不名有为法,亦不能为有为法作相。

【问3】汝说三相为无穷,是事不然。生、住、灭虽是有为,而非无穷。何以故?

生生之所生,生于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还生于生生。

法生时通自体七法共生,一法、二生、三住、四灭、五生生、六住住、七灭灭。是七法中,本生除自体,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能生生生。是故三相虽是有为,而非无穷。

【答3】

若谓是生生,能生于本生,

生生从本生,何能生本生?

若是生生能生本生者,是生生则不名从本生生。何以故?是生生从本生生,云何能生本生?

复次,

若谓是本生,能生于生生,

本生从彼生,何能生生生?

若谓本生能生生生者,是本生不名从生生生。何以故?是本生从生生生,云何能生生生?生生法应生本生,而今生生不能生本生,生生未有自体,何能生本生?是故本生不能生生生。

【问4】是生生生时,非先非后能生本生,但生生生时能生本生。

【答4】不然。何以故?

若生生生时,能生于本生,

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若谓生生生时,能生本生可尔,而实未有,是故生生生时,不能生本生。

复次,

若本生生时,能生于生生,

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

若谓是本生生时,能生生生可尔,而实未有,是故本生生时,不能生生生。

【问5】

如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如灯入于闇室照了诸物,亦能自照;生亦如是,能生于彼,亦能自生。

【答5】不然。何以故?

灯中自无闇,住处亦无闇,

破闇乃名照,无闇则无照。

灯体自无闇,明所及处亦无闇,明闇相违故。破闇故名照,无闇则无照,何得言灯自照亦照彼?

【问6】是灯非未生有照,亦非生已有照;但灯生时,能自照亦照彼。

【答6】

云何灯生时,而能破于闇?

此灯初生时,不能及于闇。

灯生时名半生半未生,灯体未成就,云何能破闇?又灯不能及闇,如人得贼乃名为破,若谓灯虽不到闇而能破闇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灯若未及闇,而能破闇者,

灯在于此间,则破一切闇。

若灯有力,不到闇而能破者,此处燃灯,应破一切处闇,俱不及故。

复次,灯不应自照照彼。何以故?

若灯能自照,亦能照于彼;

闇亦应自闇,亦能闇于彼。

若灯与闇相违故,能自照亦照于彼;闇与灯相违故,亦应自蔽蔽彼。若闇与灯相违,不能自蔽蔽彼;灯与闇相违,亦不应自照亦照彼。是故灯喻非也!破生因缘未尽故,今当更说。

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是生自生时,为生已生?为未生生?若未生生则是无法,无法何能自生?若谓生已生,则为已成,不须复生,如已作不应更作。若已生、若未生,是二俱不生故无生。汝先说生如灯能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住、灭亦如是。

复次,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

生时亦不生,去来中已答。

生名众缘和合有生,已生中无作故无生,未生中无作故无生。生时亦不然,离生法,生时不可得;离生时,生法亦不可得,云何生时生?是事去来中已答。

已生法不可生。何以故?生已复生,如是展转则为无穷,如作已复作。复次,若生已更生者,以何生法生?是生相未生,而言生已生者,则自违所说。何以故?生相未生而汝谓生。若未生谓生者,法或可生已而生,或可未生而生,汝先说生已生,是则不定。复次,如烧已不应复烧,去已不应复去,如是等因缘故,生已不应生。

未生法亦不生。何以故?法若未生,则不应与生缘和合;若不与生缘和合,则无法生。若法未与生缘和合而生者,应无作法而作,无去法而去,无染法而染,无恚法而恚,无痴法而痴,如是则皆破世间法,是故未生法不生。复次,若未生法生者,世间未生法皆应生,一切凡夫未生菩提今应生菩提不坏法,阿罗汉无有烦恼今应生烦恼,兔等无角今皆应生;但是事不然,是故未生法亦不生。

【问7】未生法不生者,以未有缘、无作、无作者、无时、无方等故不生。若有缘、有作、有作者、有时、有方等和合故未生法生,是故若说一切未生法皆不生,是事不尔。

【答7】若法有缘、有时、有方等和合则生者,先有亦不生,先无亦不生,有无亦不生,三种先已破,是故生已不生,未生亦不生,生时亦不生。何以故?已生分不生,未生分亦不生,如先答。复次,若离生有生时者,应生时生,但离生无生时,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若言生时生者,则有二生过:一以生故名生时,二以生时中生。二皆不然,无有二法,云何有二生?是故生时亦不生。复次,生法未发则无生时,生时无故生何所依?是故不得言生时生。如是推求,生已无生,未生无生,生时无生,无生故,生不成;生不成故,住、灭亦不成;生、住、灭不成故,有为法不成。是故偈中说去、未去、去时中已答。

【问8】我不定言生已生、未生生、生时生,但众缘和合故有生。

【答8】汝虽有是说,此则不然。何以故?

若谓生时生,是事已不成,

云何众缘合,尔时而得生?

生时生已种种因缘破,汝今何以更说众缘和合故有生?若众缘具足、不具足,皆与生同破。

复次,

若法众缘生,即是寂灭性,

是故生、生时,是二俱寂灭。

众缘所生法,无自性故寂灭,寂灭名为无,此无彼无相,断言语道灭诸戏论。众缘名,如因缕有布,因蒲有席。若缕自有定相,不应从麻出。若布自有定相,不应从缕出。而实从缕有布,从麻有缕,是故缕亦无定性,布亦无定性。如燃、可燃因缘和合成,无有自性,可燃无故燃亦无,燃无故可燃亦无;一切法亦如是,是故从众缘生法无自性,无自性故空如野马无实。是故偈中说,生与生时二俱寂灭,不应说生时生。汝虽种种因缘欲成生相,皆是戏论,非寂灭相。

【问9】定有三世别异,未来世法得生,因缘即生,何故言无生?

【答9】

若有未生法,说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更复何用生?

若未来世中,有未生法而生,是法先已有,何用更生?有法不应更生。

【问10】未来虽有,非如现在相,以现在相故说生。

【答10】现在相未来中无,若无,云何言未来生法生?若有,不名未来,应名现在,现在不应更生。二俱无生故不生。

复次,汝谓生时生亦能生彼,今当更说。

若言生时生,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

若生生时能生彼,是生谁复能生?

若谓更有生,生生则无穷,

离生生有生,法皆能自生。

若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若是生更无生而自生者,一切法亦皆能自生,而实不尔。

复次,

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

有无亦不生,此义先已说。

凡所有生,为有法有生,为无法有生,为有无法有生,是皆不然,是事先已说。离此三事更无有生,是故无生。

复次,

若诸法灭时,是时不应生;

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

若法灭相是法不应生。何以故?二相相违故。一是灭相,知法是灭;一是生相,知法是生。二相相违法,一时则不然,是故灭相法不应生。

【问11】若灭相法不应生,不灭相法应生。

【答11】一切有为法念念灭故,无不灭法。离有为,无有决定无为法,无为法但有名字,是故说不灭法终无有是事。

【问12】若法无生,应有住。

【答12】

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

住时亦不住,无生云何住?

不住法不住,无住相故。住法亦不住。何以故?已有住故。因去故有住,若住法先有,不应更住。住时亦不住,离住、不住更无住时,是故亦不住。如是一切处求住不可得故,即是无生。若无生,云何有住?

复次,

若诸法灭时,是则不应住;

法若不灭者,终无有是事。

若法灭相,是法无有住相。何以故?一法中有二相相违故,一是灭相,二是住相。一时一处有住、灭相,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灭相法有住。

【问13】若法不灭,应有住。

【答13】无有不灭法。何以故?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

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

一切法生时无常,常随逐无常有二,名老及死。如是一切法,常有老死故无住时。

复次,

住不自相住,亦不异相住;

如生不自生,亦不异相生。

若有住法,为自相住?为他相住?二俱不然。若自相住则为是常,一切有为法从众缘生,若住法自住,则不名有为。住若自相住,法亦应自相住,如眼不能自见,住亦如是。若异相住,则住更有住,是则无穷。复次,见异法生异相,不得不因异法而有异相;异相不定故,因异相而住者,是事不然。

【问14】若无住,应有灭。

【答14】无。何以故?

法已灭不灭,未灭亦不灭,

灭时亦不灭,无生何有灭?

若法已灭则不灭,以先灭故。未灭亦不灭,离灭相故。灭时亦不灭,离二更无灭时。如是推求,灭法即是无生,无生何有灭?

复次,

法若有住者,是则不应灭;

法若不住者,是亦不应灭。

若法定住,则无有灭。何以故?由有住相故。若住法灭则有二相,住相、灭相,是故不得言住中有灭,如生死不得一时有。若法不住,亦无有灭。何以故?离住相故。若离住相则无法,无法云何灭?

复次,

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灭;

是法于异时,不于异时灭。

若法有灭相,是法为自相灭?为异相灭?二俱不然。何以故?如乳不于乳时灭,随有乳时,乳相定住故;非乳时亦不灭,若非乳不得言乳灭。

复次,

如一切诸法,生相不可得;

以无生相故,即亦无灭相。

如先推求,一切法生相不可得,尔时即无灭相。破生故无生,无生云何有灭?若汝意犹未已,今当更说破灭因缘。

若法是有者,是即无有灭,

不应于一法,而有有无相。

诸法有时推求灭相不可得。何以故?云何一法中,亦有亦无相?如光影不同处。

复次,

若法是无者,是即无有灭;

譬如第二头,无故不可断。

法若无者则无灭相,如第二头、第三手无故不可断。

复次,

法不自相灭,他相亦不灭;

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如先说生相,生不自生,亦不从他生。若以自体生,是则不然。一切物皆从众缘生,如指端不能自触,如是生不能自生。从他生亦不然。何以故?生未有故,不应从他生。是生无故无自体,自体无故他亦无,是故从他生亦不然。灭法亦如是,不自相灭,不他相灭。

复次,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

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

汝先说有生、住、灭相故有有为,以有有为故有无为。今以理推求,三相不可得,云何得有有为?如先说,无有无相法,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无为相名不生、不住、不灭,止有为相故名无为相,无为自无别相,因是三相有无为相。如火为热相、地为坚相、水为冷相,无为则不然。

【问15】若是生、住、灭毕竟无者,云何论中得说名字?

【答15】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

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生、住、灭相无有决定,凡人贪著谓有决定,诸贤圣怜愍欲止其颠倒,还以其所著名字为说。语言虽同,其心则异,如是说生、住、灭相,不应有难。如幻化所作,不应责其所由,不应于中有忧喜想,但应眼见而已。如梦中所见不应求实,如乾闼婆城日出时现而无有实,但假为名字不久则灭;生、住、灭亦如是,凡夫分别为有,智者推求则不可得。

08.破作业和作者-12

【问1】现有作、有作者、有所用作法,三事和合故有果报,是故应有作者、作业。

【答1】上来品品中,破一切法皆无有余。如破三相,三相无故无有有为,有为无故无无为;有为、无为无故,一切法尽无作、作者。若是有为,有为中已破;若是无为,无为中已破,不应复问。汝著心深故,而复更问,今当复答。

决定有作者,不作决定业;

决定无作者,不作无定业。

若先定有作者、定有作业,则不应作。若先定无作者、定无作业,亦不应作。何以故?

决定业无作,是业无作者;

定作者无作,作者亦无业。

若先决定有作业,不应更有作者,又离作者应有作业,但是事不然。若先决定有作者,不应更有作业,又离作业应有作者,但是事不然。是故决定作者、决定作业,不应有作;不决定作者、不决定作业,亦不应有作。何以故?本来无故。有作者、有作业,尚不能作,何况无作者、无作业?

复次,

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业,

作者及作业,即堕于无因。

若先定有作者、定有作业,汝谓作者有作,即为无因:离作业有作者、离作者有作业,则不从因缘有。

【问2】若不从因缘有作者、有作业,有何咎?

【答2】

若堕于无因,则无因无果,

无作无作者,无所用作法。

若无作等法,则无有罪福,

罪福等无故,罪福报亦无。

若无罪福报,亦无有涅槃,

诸可有所作,皆空无有果。

若堕于无因,一切法则无因无果。能生法名为因,所生法名为果,是二即无。是二无故无作、无作者,亦无所用作法,亦无罪福。罪福无故,亦无罪福果报及涅槃道,是故不得从无因生。

【问3】若作者不定,而作不定业,有何咎?

【答3】一事无,尚不能起作业,何况二事都无!譬如化人以虚空为舍,但有言说,而无作者、作业。

【问4】若无作者、无作业,不能有所作。今有作者、有作业,应有作。

【答4】

作者定不定,不能作二业,

有无相违故,一处则无二。

作者定不定,不能作定不定业。何以故?有无相违故,一处不应有二。有是决定,无是不决定。一人一事,云何有有无?

复次,

有不能作无,无不能作有,

若有作、作者,其过如先说。

若有作者而无业,何能有所作?若无作者而有业,亦不能有所作。何以故?如先说,有中若先有业,作者复何所作?若先无业,云何可得作?如是则破罪福等因缘果报。是故偈中说:有不能作无,无不能作有,若有作、作者,其过如先说。

复次,

作者不作定,亦不作不定,

及定不定业,其过如先说。

定业已破,不定业亦破,定不定业亦破。今欲一时总破,故说是偈。是故作者不能作三种业,今三种作者亦不能作业。何以故?

作者定不定,亦定亦不定,

不能作于业,其过如先说。

作者定不定,亦定亦不定,不能作于业。何以故?如先三种过因缘,此中应广说。如是一切处求作者、作业,皆不可得。

【问5】若言无作、无作者,则复堕无因。

【答5】是业从众缘生假名为有,无有决定,不如汝所说。何以故?

因业有作者,因作者有业,

成业义如是,更无有余事。

业先无决定,因人起业;因业有作者,作者亦无决定,因有作业名为作者,二事和合故得成作、作者。若从和合生则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则无所生,但随凡夫忆想分别故,说有作业、有作者,第一义中无作业、无作者。

复次,

如破作、作者,受、受者亦尔,

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破。

如作、作者不得相离,不相离故不决定,无决定故无自性。受、受者亦如是,受名五阴身,受者是人,如是离人无五阴,离五阴无人,但从众缘生。如受、受者,余一切法,亦应如是破。

09.破本住12

【问1】有人言,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

谁有如是事?是则名本住。

若无有本住,谁有眼等法?

以是故当知,先已有本住。

眼、耳、鼻、舌、身、命等诸根,名为眼耳等根。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想思忆念等心心数法,名为苦乐等法。有论师言:“先未有眼等法,应有本住。因是本住,眼等诸根得增长。若无本住,身及眼等诸根,为因何生而得增长?”

【答1】

若离眼等根,及苦乐等法,

先有本住者,以何而可知?

若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本住者,以何可说?以何可知?如外法瓶衣等,以眼等根得知,内法以苦乐等根得知。如经中说:“可坏是色相,能受是受相,能识是识相。”汝说离眼耳、苦乐等先有本住者,以何可知说有是法?

【问2】有论师言:“出入息、视眴、寿命、思惟、苦乐、憎爱、动发等是神相。若无有神,云何有出入息等相?是故当知,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本住。”

【答2】是神若有,应在身内,如壁中有柱。若在身外,如人被铠。若在身内,身则不可坏,神常在内故。是故言神在身内,但有言说,虚妄无实。若在身外覆身如铠者,身应不可见,神细密覆故,亦应不可坏,而今实见身坏。是故当知,离苦乐等先无余法。若谓断臂时神缩在内不可断者,断头时亦应缩在内不应死,而实有死,是故知离苦乐等先有神者,但有言说,虚妄无实。

复次,若言身大则神大、身小则神小,如灯大则明大、灯小则明小者,如是神则随身不应常。若随身者,身无则神无,如灯灭则明灭。若神无常,则与眼耳、苦乐等同。是故当知,离眼耳等先无别神。

复次,如风狂病人不得自在,不应作而作。若有神是诸作主者,云何言不得自在?若风狂病不恼神者,应离神别有所作。如是种种推求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无本住。若必谓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有本住者,无有是事。何以故?

若离眼耳等,而有本住者,

亦应离本住,而有眼耳等。

若本住离眼耳等根、苦乐等法先有者,今眼耳等根、苦乐等法,亦应离本住而有。

【问3】二事相离可尔,但使有本住。

【答3】

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

离法何有人?离人何有法?

法者,眼耳、苦乐等;人者,是本住。汝谓以有法故知有人,以有人故知有法,今离眼耳等法何有人?离人何有眼耳等法?

复次,

一切眼等根,实无有本住,

眼耳等诸根,异相而分别。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实无有本住。因眼缘色生眼识,以和合因缘,知有眼耳等诸根,不以本住故知。是故偈中说:一切眼等根,实无有本住,眼耳等诸根,各自能分别。

【问4】

若眼等诸根,无有本住者,

眼等一一根,云何能知尘?

若一切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无本住者,今一一根,云何能知尘?眼耳等诸根无思惟,不应有知;而实知尘,当知离眼耳等诸根,更有能知尘者。

【答4】若尔者,为一一根中各有知者?为一知者在诸根中?二俱有过。何以故?

见者即闻者,闻者即受者,

如是等诸根,则应有本住。

若见者即是闻者,闻者即是受者,则是一神。如是眼等诸根,应先有本住,色声香等无有定知者,或可以眼闻声,如人有六向随意见闻。若闻者、见者是一,于眼等根随意见闻,但是事不然。

若见、闻各异,受者亦各异,

见时亦应闻,如是则神多。

若见者、闻者、受者各异,则见时亦应闻。何以故?离见者有闻者故。如是鼻舌身中,神应一时行。若尔者,人一而神多,以一切根一时知诸尘,而实不尔。是故见者、闻者、受者,不应俱用。

复次,

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

所从生诸大,彼大亦无神。

若人言离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别有本住,是事已破。今于眼耳等所因四大,是四大中亦无本住。

【问5】若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可尔;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法应有。

【答5】

若眼耳等根,苦乐等诸法,

无有本住者,眼等亦应无。

若眼耳、苦乐等诸法,无有本住者,谁有此眼耳等?何缘而有?是故眼耳等亦无。

复次,

眼等无本住,今后亦复无,

以三世无故,无有无分别。

思惟推求本住,于眼等先无,今后亦无。若三世无,即是无生寂灭不应有难。若无本住,云何有眼等?如是问答,戏论则灭;戏论灭故,诸法则空。

10.破受燃和可燃-16

【问1】应有受、受者,如燃、可燃。燃是受者,可燃是受,所谓五阴。

【答1】是事不然。何以故?燃、可燃俱不成故。燃、可燃,若以一法成,若以二法成,二俱不成。

【问2】且置一异法。若言无燃、可燃,今云何以一异相破?如兔角龟毛无故不可破。世间眼见实有事而后可思惟,如有金,然后可烧可锻;若无燃、可燃,不应以一异法思惟。若汝许有一异法,当知有燃、可燃。若许有者,则为已有。

【答2】随世俗法言说,不应有过。燃、可燃若说一、若说异,不名为受。若离世俗言说,则无所论。若不说燃、可燃,云何能有所破?若无所说,则义不可明。如有论者欲破有无,必应言有无,不以称有无故而受有无,是以随世间言说故无咎。若口有言便是受者,汝言破即为自破;燃、可燃亦如是,虽有言说亦复不受。是故以一异法,思惟燃、可燃,二俱不成。何以故?

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则一;

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

燃是火,可燃是薪。作者是人,作是业。若燃、可燃一,则作、作者亦应一。若作、作者一,则陶师与瓶一,作者是陶师,作是瓶。陶师非瓶,瓶非陶师,云何为一?是以作、作者不一故,燃、可燃亦不一。若谓一不可则应异,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燃与可燃异,应离可燃别有燃,分别是可燃、是燃,处处离可燃应有燃,而实不尔,是故异亦不可。

复次,

如是常应燃,不因可燃生,

则无燃火功,亦名无作火。

若燃、可燃异,则燃不待可燃而常燃。若常燃者,则自住其体,不待因缘,人功则空。人功者,将护火令燃;是功现有,是故知火不异可燃。

复次,若燃异可燃,燃即无作。离可燃,火何所燃?若尔者,火则无作,无作火无有是事。

【问3】云何火不从因缘生,人功亦空?

【答3】

燃不待可燃,则不从缘生;

火若常燃者,人功则应空。

燃、可燃若异,则不待可燃有燃。若不待可燃有燃,则无相因法,是故不从因缘生。

复次,若燃异可燃,则应常燃。若常燃者,应离可燃别见有燃,更不须人功。何以故?

若汝谓燃时,名为可燃者,

尔时但有薪,何物燃可燃?

若谓先有薪烧时名可燃者,是事不尔。若离燃别有可燃者,云何言燃时名可燃?

复次,

若异则不至,不至则不烧,

不烧则不灭,不灭则常住。

若燃异可燃,则燃不应至可燃。何以故?不相待成故。若燃不相待成,则自住其体,何用可燃?是故不至。若不至则不燃、可燃。何以故?无有不至而能烧故。若不烧则无灭,应常住自相,是事不尔。

【问4】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

如此至彼人,彼人至此人。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如男至于女,如女至于男。

【答4】

若谓燃、可燃,二俱相离者,

如是燃则能,至于彼可燃。

若离燃有可燃,若离可燃有燃,各自成者,如是则应燃至可燃,而实不尔。何以故?离燃无可燃,离可燃无燃故。今离男有女,离女有男,是故汝喻非也。喻不成故,燃不至可燃。

【问5】燃、可燃相待而有,因可燃有燃,因燃有可燃,二法相待成。

【答5】

若因可燃燃,因燃有可燃,

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

若因可燃而燃成,亦应因燃,可燃成。是中若先定有可燃,则因可燃而燃成;若先定有燃,则因燃,可燃成。今若因可燃而燃成者,则先有可燃而后有燃,不应待燃而有可燃。何以故?可燃在先,燃在后故。若燃不燃可燃,是则可燃不成。又可燃不在余处,离于燃故若可燃不成,燃亦不成。若先燃后有可燃,燃亦有如是过。是故燃、可燃,二俱不成。

复次,

若因可燃燃,则燃成复成,

是为可燃中,则为无有燃。

若欲因可燃而成燃,则燃成已复成。何以故?燃自住于燃中。若燃不自住其体,从可燃成者,无有是事。是故有是燃从可燃成,今则燃成复成,有如是过。复有可燃无燃过。何以故?可燃离燃自住其体故,是故燃、可燃相因待,无有是事。

复次,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

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

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本因待,如是决定则无二事。如因可燃而成燃,还因于燃而成可燃,是则二俱无定,无定故不可得。何以故?

若法有待成,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

若法因待成,是法先未成,未成则无,无则云何有因待?若是法先已成,已成何用因待?是二俱不相因待,是故汝先说燃、可燃相因待成,无有是事。是故,

因可燃无燃,不因亦无燃;

因燃无可燃,不因无可燃。

今因待可燃,燃不成;不因待可燃,燃亦不成。可燃亦如是,因燃、不因燃,二俱不成,是过先已说。

复次,

燃不余处来,燃处亦无燃;

可燃亦如是,余如去来说。

燃不于余方来入可燃,可燃中亦无燃,析薪求燃不可得故。可燃亦如是,不从余处来入燃中,燃中亦无可燃。如燃已不燃、未燃不燃、燃时不燃,是义如去来中说。是故,

可燃即非燃,离可燃无燃,

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

可燃中无燃,可燃不燃。何以故?先已说作、作者一过故。离可燃无燃,有常燃等过故。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可燃中无燃,以有异过故,三皆不成。

【问6】何故说燃、可燃?

【答6】如因可燃有燃,如是因受有受者。受名五阴,受者名人。燃、可燃不成故,受、受者亦不成。何以故?

以燃、可燃法,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一切等诸法。

如可燃非燃,如是受非受者,作、作者一过故。又离受无受者,异不可得故,以异过故,三皆不成。如受、受者,外瓶衣等一切法皆同上说,无生毕竟空。是故,

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诸法从本已来无生,毕竟寂灭相,是故品末说是偈。若人说我相,如犊子部众说,不得言色即是我,不得言离色是我,在第五不可说藏中。如萨婆多部众说,诸法各各相,是善、是不善、是无记,是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别异。如是等人,不得诸法寂灭相,以佛语作种种戏论。

11.破本际-8

【问1】无本际经说:“众生往来生死,本际不可得。”是中说有众生、有生死,以何因缘故而作是说?

【答1】

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

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

圣人有三种:一者、外道五神通,二者、阿罗汉、辟支佛,三者、得神通大菩萨。佛于三种中最上故言大圣,佛所言说无不是实说。

生死无始。何以故?生死初后不可得,是故言无始。汝谓若无初后,应有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

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

因中后故有初,因初中故有后。若无初无后,云何有中?生死中无初、中、后,是故说先后共不可得。何以故?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

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

若先有老死,而后有生者,

是则为无因,不生有老死。

生死众生,若先生渐有老,而后有死者,则生无老死。法应生有老死,老死有生。又不老死而生,是亦不然。又不因生有老死。

若先老死后生,老死则无因,生在后故。又不生,何有老死?

若谓生、老死先后不可,谓一时成者,是亦有过。何以故?

生及于老死,不得一时共,

生时则有死,是二俱无因。

若生、老死一时则不然。何以故?生时即有死故。法应生时有、死时无,若生时有死,是事不然。若一时生,则无有相因;如牛、角一时出,则不相因。是故,

若使初后共,是皆不然者,

何故而戏论,谓有生、老死?

思惟生、老死三皆有过故,即无生毕竟空,汝今何故贪著,戏论生老死,谓有决定相?

复次,

诸所有因果,相及可相法,

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

非但于生死,本际不可得,

如是一切法,本际皆亦无。

一切法者,所谓因果相、可相,受及受者等,皆无本际;非但生死无本际,以略开示故,说生死无本际。

12.破苦-10

有人说曰:

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有人言,苦恼自作,或言他作,或言亦自作亦他作,或言无因作,于果皆不然。于果皆不然者,众生以众缘致苦,厌苦欲求灭,不知苦恼实因缘有四种谬,是故说于果皆不然。何以故?

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

若苦自作,则不从众缘生,自名从自性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因前五阴有后五阴生,是故苦不得自作。

【问1】若言此五阴作彼五阴者,则是他作。

【答1】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

如是则应言,从他而作苦。

若此五阴与彼五阴异,彼五阴与此五阴异者,应从他作。如缕与布异者,应离缕有布;若离缕无布者,则布不异缕。如是彼五阴异此五阴者,则应离此五阴有彼五阴;若离此五阴无彼五阴者,则此五阴不异彼五阴,是故不应言苦从他作。

【问2】自作者,是人人自作苦,自受苦。

【答2】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若谓人自作苦者,离五阴苦,何处别有人,而能自作苦?应说是人而不可说,是故苦非人自作。

若谓人不自作苦,他人作苦与此人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若他人作苦与此人者,离五阴无有此人受。

复次,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离五阴苦,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若有者,应说其相。

复次,

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

种种因缘,彼自作苦不成,而言他作苦,是亦不然。何以故?此彼相待故。若彼作苦,于彼亦名自作苦,自作苦先已破。汝受自作苦不成故,他作亦不成。

复次,

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何有彼作苦?

自作苦不然。何以故?如刀不能自割,如是法不能自作法,是故不能自作。

他作亦不然。何以故?离苦无彼自性。若离苦有彼自性者,应言彼作苦,彼亦即是苦,云何苦自作苦?

【问3】若自作、他作不然,应有共作。

【答3】

若此彼苦成,应有共作苦;

此彼尚无作,何况无因作?

自作、他作犹尚有过,何况无因作!无因多过,如破作作者品中说。

复次,

非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四义亦不成。

佛法中虽说五受阴为苦,有外道人谓苦受为苦,是故说。不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外万物,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亦不成。

13.破行-9

【问1】

如佛经所说,虚诳妄取相,

诸行妄取故,是名为虚诳。

佛经中说:虚诳者,即是妄取相。第一实者,所谓涅槃非妄取相。以是经说故,当知有诸行虚诳妄取相。

【答1】

虚诳妄取者,是中何所取?

佛说如是事,欲以示空义。

若妄取相法即是虚诳者,是诸行中为何所取?佛如是说,当知说空义。

【问2】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空?

【答2】一切诸行,虚妄相故空;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诸行名五阴,从行生故。五阴名行,是五阴皆虚妄无有定相。何以故?如婴儿时色非匍匐时色,匍匐时色非行时色,行时色非童子时色,童子时色非壮年时色,壮年时色非老年时色。如色念念不住故,分别决定性不可得。婴儿色为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为异,二俱有过。何以故?若婴儿色即是匍匐色乃至老年色者,如是则是一色皆为婴儿,无有匍匐乃至老年,又如泥团常是泥团终不作瓶。何以故?色常定故。若婴儿色异匍匐色者,则婴儿不作匍匐,匍匐不作婴儿。何以故?二色异故。如是童子、少年、壮年、老年色不应相续,有失亲属法无父无子。若尔者,唯有婴儿应得父,余则匍匐乃至老年不应有分。是故二俱有过。

【问3】色虽不定,婴儿色灭已,相续更生乃至老年色,无有如上过。

【答3】婴儿色相续生者,为灭已相续生?为不灭相续生?若婴儿色灭,云何有相续?以无因故。如虽有薪可燃,火灭故无有相续。若婴儿色不灭而相续者,则婴儿色不灭,常住本相亦无相续。

【问4】我不说灭不灭故相续生,但说不住相似生故言相续生。

【答4】若尔者,则有定色而更生,如是应有千万种色,但是事不然,如是亦无相续。如是一切处求色无有定相,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如芭蕉树求实不可得,但有皮叶;如是智者求色相,念念灭更无实色可得,不住色形色相,相似次第生难可分别。如灯焰分别定色不可得,从是定色更有色生不可得,是故色无性故空,但以世俗言说故有。

受亦如是,智者种种观察,次第相似故生灭难可别知。如水流相续,但以觉故说三受在身。是故当知,受同色说。

想因名相生,若离名相则不生。是故佛说,分别知名字相故名为想,非决定先有,从众缘生无定性,无定性故如影随形。因形有影,无形则无影,影无决定性。若定有者,离形应有影,而实不尔,是故从众缘生,无自性故不可得。想亦如是,但因外名相,以世俗言说故有。

识因色声香味触等眼耳鼻舌身等生,以眼等诸根别异故,识有别异。是识为在色、为在眼、为在中间,无有决定,但生已识尘、识此人、识彼人。知此人识为即是知彼人识?为异?是二难可分别。如眼识,耳识亦难可分别;以难分别故,或言一,或言异,无有决定分别。但从众缘生故,眼等分别故空无自性。如伎人含一珠出已复示,人则生疑,为是本珠?为更有异?识亦如是,生已更生,为是本识?为是异识?是故当知,识不住故无自性,虚诳如幻。

诸行亦如是。诸行者,身、口、意;行有二种,净、不净。何等为不净?恼众生贪著等名不净,不恼众生实语不贪著等名净。或增或减,净行者,在人中、欲天、色天、无色天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不净行者亦如是,在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中受果报已则减,还作故名增。是故诸行有增有减故不住。如人有病,随宜将适病则除愈,不将适病则还集;诸行亦如是,有增有减故不决定,但以世俗言说故有。因世谛故得见第一义谛,所谓无明缘诸行,从诸行有识著,识著故有名色,从名色有六入,从六入有触,从触有受,从受有爱,从爱有取,从取有有,从有有生,从生有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如是诸苦皆以行为本,佛以世谛故说。若得第一义谛生真智慧者则无明息,无明息故诸行亦不集,诸行不集故见谛所断,身见、疑、戒取等断,及思惟所断,贪恚、色染、无色染、调戏无明亦断;以是断故一一分灭,所谓无明、诸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恩爱别苦怨憎会苦等皆灭;以是灭故,五阴身毕竟灭更无有余,唯但有空。是故佛欲示空义故,说诸行虚诳。

复次,诸法无性故虚诳,虚诳故空。如偈说:

诸法有异故,知皆是无性;

无性法亦无,一切法空故。

诸法无有性。何以故?诸法虽生不住自性,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而婴儿次第相续有异相现匍匐乃至老年,是故说见诸法异相故知无性。

【问5】若诸法异相无性即有无性法,有何咎?

【答5】若无性,云何有法?云何有相?何以故?无有根本故,但为破性故说无性。是无性法若有者,不名一切法空。若一切法空,云何有无性法?

【问6】

诸法若无性,云何说婴儿,

乃至于老年,而有种种异?

诸法若无性,则无有异相,而汝说有异相,是故有诸法性。若无诸法性,云何有异相?

【答6】

若诸法有性,云何而得异?

若诸法无性,云何而有异?

若诸法决定有性,云何可得异性?名决定有,不可变异,如真金不可变,又如暗性不变为明,明性不变为暗。

复次,

是法则无异,异法亦无异,

如壮不作老,老亦不作壮。

若法有异者,则应有异相,为即是法异?为异法异?是二不然。若即是法异,则老应作老,而老实不作老。若异法异者,老与壮异,壮应作老,而壮实不作老。二俱有过。

【问7】若法即异,有何咎?如今眼见,年少经日月岁数则老。

【答7】

若是法即异,乳应即是酪;

离乳有何法,而能作于酪?

若是法即异者,乳应即是酪,更不须因缘,是事不然。何以故?乳与酪有种种异故,乳不即是酪,是故法不即异。若谓异法为异者,是亦不然,离乳更有何物为酪?如是思惟,是法不异,异法亦不异,是故不应偏有所执。

【问8】破是、破异,犹有空在,空即是法。

【答8】

若有不空法,则应有空法;

实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若有不空法,相因故应有空法,而上来种种因缘破不空法。不空法无故则无相待,无相待故何有空法?

【问9】汝说不空法无故,空法亦无。若尔者,即是说空,但无相待故不应有执。若有对应有相待,若无对则无相待,相待无故则无相,无相故则无执,如是即为说空。

【答9】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

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大圣为破六十二诸见,及无明爱等诸烦恼故说空。若人于空复生见者,是人不可化。譬如有病,须服药可治,若药复为病则不可治。如火从薪出,以水可灭,若从水生,为用何灭?如空是水,能灭诸烦恼火。有人罪重,贪著心深,智慧钝故,于空生见,或谓有空,或谓无空,因有无还起烦恼。若以空化此人者,则言我久知是空。若离是空则无涅槃道,如经说:“离空无相无作门得解脱者,但有言说。”

14.破合-8

说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

【问1】何故眼等三事无合?

【答1】

见、可见、见者,是三各异方,

如是三法异,终无有合时。

见是眼根,可见是色尘,见者是我,是三事各在异处,终无合时。异处者,眼在身内,色在身外,我者或言在身内,或言遍一切处,是故无合。

复次,若谓有见法,为合而见?不合而见?二俱不然。何以故?若合而见者,随有尘处应有根有我,但是事不然,是故不合。若不合而见者,根、我、尘各在异处亦应有见,而不见。何以故?如眼根在此,不见远处瓶,是故二俱不见。

【问2】我、意、根、尘,四事合故有知生,能知瓶衣等万物,是故有见、可见、见者。

【答2】是事根品中已破,今当更说。汝说四事合故知生,是知为见瓶衣等物已生?为未见而生?若见已生者,知则无用;若未见而生者,是则未合,云何有知生?若谓四事一时合而知生,是亦不然。若一时生则无相待。何以故?先有瓶,次见,后知生,一时则无先后。知无故,见、可见、见者亦无。如是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定相,何得有合?无合故空。

复次,

染与于可染,染者亦复然,

余入余烦恼,皆亦复如是。

如见、可见、见者无合故,染、可染、染者亦应无合。如说见、可见、见者三法,则说闻、可闻、闻者余入等。如说染、可染、染者,则说嗔、可嗔、嗔者余烦恼等。

复次,

异法当有合,见等无有异,

异相不成故,见等云何合?

凡物皆以异故有合,而见等异相不可得,是故无合。

复次,

非但见等法,异相不可得;

所有一切法,皆亦无异相。

非但见、可见、见者等三事异相不可得,一切法皆无异相。

【问3】何故无有异相?

【答3】

异因异有异,异离异无异,

若法从因出,是法不异因。

汝所谓异,是异因异法故名为异,离异法不名为异。何以故?若法从众缘生,是法不异因,因坏果亦坏故。如因梁椽等有舍,舍不异梁椽,梁椽等坏舍亦坏故。

【问4】若有定异法,有何咎?

【答4】

若离从异异,应余异有异;

离从异无异,是故无有异。

若离从异有异法者,则应离余异有异法,而实离从异无有异法,是故无余异。如离五指异有拳异者,拳异应于瓶等异物有异,今离五指异,拳异不可得,是故拳异于瓶等无有异法。

【问5】我经说,异相不从众缘生,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

【答5】

异中无异相,不异中亦无,

无有异相故,则无此彼异。

汝言分别总相故有异相,因异相故有异法。若尔者,异相从众缘生,如是即说众缘法。是异相离异法不可得故,异相因异法而有,不能独成。今异法中无异相。何以故?先有异法故,何用异相?不异法中亦无异相。何以故?若异相在不异法中,不名不异法。若二处俱无,即无异相;异相无故,此彼法亦无。

复次,异法无故亦无合。

是法不自合,异法亦不合,

合者及合时,合法亦皆无。

是法自体不合,以一故,如一指不自合。异法亦不合,以异故,异事已成不须合故。如是思惟,合法不可得。是故说合者、合时、合法,皆不可得。

15.观有无-11

【问1】诸法各有性,以有力用故。如瓶有瓶性、布有布性,是性众缘合时则出。

【答1】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若诸法有性,不应从众缘出。何以故?若从众缘出,即是作法无有定性。

【问2】若诸法性从众缘作,有何咎?

【答2】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如金杂铜则非真金,如是若有性则不须众缘,若从众缘出当知无真性。又性若决定,不应待他出,非如长短彼此无定性故待他而有。

【问3】诸法若无自性,应有他性。

【答3】

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

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

诸法性众缘作故,亦因待成故无自性。若尔者,他性于他亦是自性,亦从众缘生相待故亦无,无故云何言诸法从他性生?他性亦是自性故。

【问4】若离自性、他性有诸法,有何咎?

【答4】

离自性、他性,何得更有法?

若有自他性,诸法则得成。

汝说离自性、他性有法者,是事不然。若离自性、他性则无有法。何以故?有自性、他性法则成,如瓶体是自性,衣物是他性。

【问5】若以自性、他性破有者,今应有无。

【答5】

有若不成者,无云何可成?

因有有法故,有坏名为无。

若汝已受有不成者,亦应受无亦无。何以故?有法坏败故名无,是无因有坏而有。

复次,

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

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

若人深著诸法,必求有见,若破自性则见他性,若破他性则见有,若破有则见无,若破无则迷惑。若利根著心薄者,知灭诸见安隐故,更不生四种戏论,是人则见佛法真实义,是故说上偈。

复次,

佛能灭有无,如化迦旃延,

经中之所说,离有亦离无。

删陀迦旃延经中,佛为说正见义离有离无。若诸法中少决定有者,佛不应破有无。若破有则人谓为无,佛通达诸法相故,说二俱无,是故汝应舍有无见。

复次,

若法实有性,后则不应异;

性若有异相,是事终不然。

若诸法决定有性,终不应变异。何以故?若定有自性,不应有异相,如上真金喻。今现见诸法有异相故,当知无有定相。

复次,

若法实有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实无性,云何而可异?

若法定有性,云何可变异?若无性则无自体,云何可变异?

复次,

定有则著常,定无则著断,

是故有智者,不应著有无。

若法定有有相,则终无无相,是即为常。何以故?如说三世者,未来中有法相,是法来至现在,转入过去,不舍本相,是则为常。又说因中先有果,是亦为常。若说定有无,是无必先有今无,是则为断灭,断灭名无相续。因由是二见,即远离佛法。

【问6】何故因有生常见?因无生断见?

【答6】

若法有定性,非无则是常;

先有而今无,是则为断灭。

若法性定有,则是有相非无相,终不应无;若无则非有,即为无法,先已说过故,如是则堕常见。

若法先有,败坏而无者,是名断灭。何以故?有不应无故,汝谓有无各有定相故。

若有断常见者,则无罪福等破世间事,是故应舍。

16.观缚解-10

【问1】生死非都无根本,于中应有众生往来、若诸行往来,汝以何因缘故,说众生及诸行尽空,无有往来?

【答1】

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

无常亦不应,众生亦复然。

诸行往来六道生死中者,为常相往来?为无常相往来?二俱不然。若常相往来者,则无生死相续,以决定故,自性住故。若以无常往来者,亦无往来生死相续,以不决定故,无自性故。若众生往来者,亦有如是过。

复次,

若众生往来,阴界诸入中,

五种求尽无,谁有往来者?

生死阴界入即是一义。若众生于此阴界入中往来者,是众生于燃可燃品中,五种求不可得,谁于阴界入中而有往来者?

复次,

若从身至身,往来即无身;

若其无有身,则无有往来。

若众生往来,为有身往来?为无身往来?二俱不然。何以故?若有身往来,从一身至一身,如是则往来者无身。又若先已有身,不应复从身至身。若先无身则无有,若无有,云何有生死往来?

【问2】经说有涅槃灭一切苦,是灭应诸行灭、若众生灭。

【答2】二俱不然。何以故?

诸行若灭者,是事终不然;

众生若灭者,是事亦不然。

汝说若诸行灭、若众生灭,是事先已答。诸行无有性,众生亦种种推求生死往来不可得,是故诸行不灭,众生亦不灭。

【问3】若尔者则无缚无解,根本不可得故。

【答3】

诸行生灭相,不缚亦不解;

众生如先说,不缚亦不解。

汝谓诸行及众生有缚解者,是事不然。诸行念念生灭故,不应有缚解。众生先说五种推求不可得,云何有缚解?

复次,

若身名为缚,有身则不缚,

无身亦不缚,于何而有缚?

若谓五阴身名为缚,若众生先有五阴,则不应缚。何以故?一人有二身故。无身亦不应缚。何以故?若无身则无五阴,无五阴则空,云何可缚?如是第三更无所缚。

复次,

若可缚先缚,则应缚可缚,

而先实无缚,余如去来答。

若谓可缚先有缚,则应缚可缚,而实离可缚先无缚,是故不得言众生有缚。或言:“众生是可缚,五阴是缚。”或言:“五阴中诸烦恼是缚,余五阴是可缚。”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离五阴先有众生者,则应以五阴缚众生,而实离五阴无别众生。若离五阴别有烦恼者,则应以烦恼缚五阴,而实离五阴无别烦恼。复次,如去来品中说:已去不去,未去不去,去时不去。如是未缚不缚,缚已不缚,缚时不缚。

复次,亦无有解。何以故?

缚者无有解,无缚亦无解,

缚时有解者,缚解则一时。

缚者无有解。何以故?已缚故。无缚亦无解。何以故?无缚故。若谓缚时有解,则缚解一时,是事不然,又缚解相违故。

【问4】有人修道现入涅槃得解脱,云何言无?

【答4】

若不受诸法,我当得涅槃;

若人如是者,还为受所缚。

若人作是念:“我离受得涅槃。”是人即为受所缚。

复次,

不离于生死,而别有涅槃,

实相义如是,云何有分别?

诸法实相第一义中,不说离生死别有涅槃。如经说:“涅槃即生死,生死即涅槃。”如是诸法实相中,云何言是生死、是涅槃?

17.观业-33

【问1】汝虽种种破诸法,而业决定有,能令一切众生受果报。如经说:“一切众生皆随业而生,恶者入地狱,修福者生天,行道者得涅槃。”是故一切法不应空,所谓业者。

人能降伏心,利益于众生,

是名为慈善,二世果报种。

人有三毒,为恼他故生行,善者先自灭恶,是故说降伏其心利益他人。利益他者,行布施、持戒、忍辱等不恼众生,是名利益他,亦名慈善福德,亦名今世后世乐果种子。

复次,

大圣说二业,思与从思生,

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

大圣略说业有二种:一者、思,二者、从思生。是二业如阿毗昙中广说。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

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

思是心数法,诸心数法中能发起有所作故名业,因是思故起外身口业。虽因余心心数法有所作,但思为所作本,故说思为业。是业今当说相:

身业及口业,作与无作业,

如是四事中,亦善亦不善。

从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

及思为七法,能了诸业相。

口业者,四种口业;身业者,三种身业。是七种业有二种差别,有作、有无作:作时名作业,作已常随逐生名无作业。是二种有善不善:不善名不止恶,善名止恶。复有从用生福德,如施主施受者,若受者受用。施主得二种福:一从施生,二从用生。如人以箭射人,若箭杀人有二种罪:一者、从射生,二者、从杀生。若射不杀,射者但得射罪,无杀罪。是故偈中说:罪福从用生。如是名为六种业,第七名思。是七种即是分别业相,是业有今世后世果报。是故决定有业有果报故,诸法不应空。

【答1】

业住至受报,是业即为常;

若灭即无业,云何生果报?

业若住至受果报,即为是常,是事不然。何以故?业是生灭相,一念尚不住,何况至果报?若谓业灭,灭则无,云何能生果报?

【问2】

如芽等相续,皆从种子生,

从是而生果,离种无相续。

从种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种后有果,不断亦不常。

如是从初心,心法相续生,

从是而有果,离心无相续。

从心有相续,从相续有果,

先业后有果,不断亦不常。

如从谷有芽,从芽有茎叶等相续,从是相续而有果生。离种无相续生,是故从谷子有相续,从相续有果,先种后有果,故不断亦不常。

如谷种喻,业果亦如是。初心起罪福,犹如谷种,因是心余心心数法相续生,乃至果报,先业后果故不断亦不常。若离业有果报,则有断常。

是善业因缘果报者,所谓:

能成福德者,是十白业道,

二世五欲乐,即是白业报。

白名善净,成福德因缘者。从是十白业道,生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益语、不嫉、不恚、不邪见,是名为善。从身口意生是果报者,得今世名利,后世天人中贵处生。布施恭敬等虽有种种福德,略说则摄在十善道中。

【答2】

若如汝分别,其过则甚多,

是故汝所说,于义则不然。

若以业果报相续故,以谷子为喻者,其过甚多,但此中不广说。汝说谷子喻者,是喻不然。何以故?谷子有触有形,可见有相续;我思惟是事,尚未受此言,况心及业,无触无形不可见,生灭不住欲以相续?是事不然。

复次,从谷子有芽等相续者,为灭已相续?为不灭相续?若谷子灭已相续者,则为无因。若谷子不灭而相续者,从是谷子常生诸谷。若如是者,一谷子则生一切世间谷,是事不然。是故业果报相续则不然。

【问3】

今当复更说,顺业果报义,

诸佛辟支佛,贤圣所称叹。

所谓:

不失法如券,业如负财物,

此性则无记,分别有四种。

见谛所不断,但思惟所断,

以是不失法,诸业有果报。

若见谛所断,而业至相似,

则得破业等,如是之过咎。

一切诸行业,相似不相似,

一界初受身,尔时报独生。

如是二种业,现世受果报;

或言受报已,而业犹故在。

若度果已灭,若死已而灭,

于是中分别,有漏及无漏。

不失法者,当知如券;业者,如取物。是不失法,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亦不系。若分别善、不善、无记中,但是无记。

是无记义阿毗昙中广说,见谛所不断,从一果至一果,于中思惟所断。是以诸业,以不失法故果生。

若见谛所断,而业至相似,则得破业过,是事阿毗昙中广说。

复次,不失法者,于一界诸业相似不相似,初受身时果报独生,于现在身从业更生业。

是业有二种,随重而受报。或有言,是业受报已业犹在,以不念念灭故。

若度果已灭,若死已而灭者,须陀洹等度果已而灭,诸凡夫及阿罗汉死已而灭。于此中分别有漏及无漏者,从须陀洹等诸贤圣,有漏、无漏等应分别。

【答3】是义俱不离断常过,是故亦不应受。

【问4】若尔者,则无业果报。

【答4】

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

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

此论所说义,离于断常。何以故?业毕竟空寂灭相,自性离,有何法可断?何法可失?颠倒因缘故往来生死,亦不常。何以故?若法从颠倒起,则是虚妄无实,无实故非常。

复次,贪著颠倒不知实相故,言业不失,此是佛所说。

复次,

诸业本不生,以无定性故;

诸业亦不灭,以其不生故。

若业有性者,是则名为常;

不作亦名业,常则不可作。

若有不作业,不作而有罪,

不断于梵行,而有不净过。

是则破一切,世间语言法,

作罪及作福,亦无有差别。

若言业决定,而自有性者,

受于果报已,而应更复受。

若诸世间业,从于烦恼生,

是烦恼非实,业当何有实?

第一义中诸业不生。何以故?无性故。以不生因缘故则不灭,非以常故不灭。若不尔者,业性应决定有。若业决定有性,则为是常,若常则是不作业。何以故?常法不可作故。

复次,若有不作业者,则他人作罪此人受报,又他人断梵行而此人有罪,则破世俗法。若先有者,冬不应思为春事,春不应思为夏事,有如是等过。

复次,作福及作罪者,则无有别异。起布施、持戒等业,名为作福;起杀盗等业,名为作罪。若不作而有业,则无有分别。

复次,是业若决定有性,则一时受果报已,复应更受,是故汝说以不失法故有业报,则有如是等过。

复次,若业从烦恼起,是烦恼无有决定,但从忆想分别有。若诸烦恼无实,业云何有实?何以故?因无性故,业亦无性。

【问5】若诸烦恼及业无性不实,今果报身现有,应是实。

【答5】

诸烦恼及业,是说身因缘,

烦恼诸业空,何况于诸身!

诸贤圣说,烦恼及业是身因缘,是中爱能润生,业能生上中下、好丑贵贱等果报。今诸烦恼及业,种种推求无有决定,何况诸身有决定果?随因缘故。

【问6】汝虽种种因缘破业及果报,而经说有起业者,起业者有故,有业有果报。如说,

无明之所蔽,爱结之所缚,

而于本作者,不即亦不异。

无始经中说:众生为无明所覆,爱结所缚,于无始生死中,往来受种种苦乐。今受者于先作者,不即是亦不异。若即是,人作罪受牛形,则人不作牛,牛不作人。若异,则失业果报堕于无因,无因则断灭。是故今受者于先作者,不即是亦不异。

【答6】

业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

是故则无有,能起于业者。

无业无作者,何有业生果?

若其无有果,何有受果者?

若无业、无作业者,何有从业生果报?若无果报,云何有受果报者?业有三种,五阴中假名人是作者,是业于善恶处生,名为果报。若起业者尚无,何况有业、有果报及受果报者?

【问7】汝虽种种破业果报及起业者,而今现见众生作业受果报,是事云何?

【答7】

如世尊神通,所作变化人;

如是变化人,复变作化人。

如初变化人,是名为作者;

变化人所作,是则名为业。

诸烦恼及业,作者及果报,

皆如幻与梦,如焰亦如响。

如佛神通力所作化人,是化人复化作化人。如化人无有实事,但可眼见;又化人口业说法、身业布施等,是业虽无实而可眼见;如是生死身、作者及业,亦应如是知。

诸烦恼者,名为三毒,分别有九十八使、九结、十缠、六垢等无量诸烦恼。业名为身口意业,今世后世分别有善、不善、无记,苦报、乐报、不苦不乐报,现报、业生报、业后报业。如是等无量作者,名为能起诸烦恼业、能受果报者。果报名从善恶业生无记五阴。如是等诸业皆空无性,如幻如梦,如焰如响。

18.观法-12

【问1】若诸法尽毕竟空无生无灭,是名诸法实相者,云何入?

【答1】灭我、我所著故,得一切法空,无我慧名为入。

【问2】云何知诸法无我?

【答2】

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

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

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名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是则名实观;

得无我智者,是人为希有!

内外我我所,尽灭无有故,

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

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

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

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

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

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

一切实非实,亦实亦非实,

非实非非实,是名诸佛法。

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若法从缘生,不即不异因,

是故名实相,不断亦不常。

不一亦不异,不常亦不断,

是名诸世尊,教化甘露味。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从于远离生。

有人说神,应有二种:若五阴即是神,若离五阴有神。

若五阴是神者,神则生灭相。如偈中说:若神是五阴,即是生灭相。何以故?生已坏败故,以生灭相故,五阴是无常。如五阴无常,生灭二法亦是无常。何以故?生灭亦生已坏败故无常。神若是五阴,五阴无常故,神亦应无常生灭相,但是事不然。

若离五阴有神,神即无五阴相。如偈中说:若神异五阴,则非五阴相。而离五阴更无有法,若离五阴有法者,以何相何法而有?若谓神如虚空离五阴而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破六种品中已破虚空,无有法名为虚空。若谓以有信故有神,是事不然。何以故?信有四种:一现事可信;二名比知可信,如见烟知有火;三名譬喻可信,如国无鍮石喻之如金;四名贤圣所说故可信,如说有地狱、有天、有郁单曰,无有见者,信圣人语故知。是神于一切信中不可得,现事中亦无,比知中亦无。何以故?比知,名先见故后比类而知,如人先见火有烟,后但见烟则知有火;神义不然,谁能先见神与五阴合,后见五阴知有神?若谓有三种比知:一者、如本,二者、如残,三者、共见。如本,名先见火有烟,今见烟知如本有火。如残,名如炊饭一粒熟知余者皆熟。共见,名如眼见人从此去到彼亦见其去,日亦如是从东方出至西方,虽不见去以人有去相故,知日亦有去。如是苦乐憎爱觉知等,亦应有所依,如见人民知必依王,是事皆不然。何以故?共相信先见人与去法合而至余方,后见日到余方故知有去法。无有先见五阴与神合,后见五阴知有神,是故共相比知中亦无神。圣人所说中亦无神。何以故?圣人所说,皆先眼见而后说。又诸圣人说余事可信故,当知说地狱等亦可信,而神不尔,无有先见神而后说者。是故于四信等诸信中,求神不可得。求神不可得故无,是故离五阴无别神。

复次,破根品中,见、见者、可见破故,神亦同破。又眼见粗法尚不可得,何况虚妄忆想等而有神?是故知无我。因有我故有我所,若无我则无我所。修习八圣道分,灭我、我所因缘故,得无我、无我所决定智慧。又无我、无我所者,于第一义中亦不可得。无我、无我所者,能真见诸法。凡夫人以我、我所障慧眼故,不能见实。今圣人无我、我所故,诸烦恼亦灭;诸烦恼灭故,能见诸法实相。内外我、我所灭故,诸受亦灭;诸受灭故,无量后身皆亦灭,是名说无余涅槃。

【问3】有余涅槃云何?

【答3】诸烦恼及业灭故,名心得解脱。是诸烦恼业,皆从忆想分别生无有实。诸忆想分别皆从戏论生,得诸法实相毕竟空,诸戏论则灭,是名说有余涅槃。实相法如是,诸佛以一切智观众生故,种种为说,亦说有我,亦说无我。若心未熟者,未有涅槃分,不知畏罪,为是等故说有我。又有得道者,知诸法空但假名有我,为是等故说我无咎。又有布施、持戒等福德,厌离生死苦恼,畏涅槃永灭,是故佛为是等说无我,诸法但因缘和合,生时空生,灭时空灭,是故说无我,但假名说有我。又得道者,知无我不堕断灭故说无我无咎。是故偈中说:诸佛说有我,亦说于无我;若于真实中,不说我非我。

【问4】若无我是实,但以世俗故说有我,有何咎?

【答4】因破我法有无我,我决定不可得,何有无我?若决定有无我,则是断灭生于贪著。如般若中说:菩萨有我亦非行,无我亦非行。

【问5】若不说我非我、空不空,佛法为何所说?

【答5】佛说诸法实相,实相中无语言道,灭诸心行。心以取相缘生,以先世业果报故有,不能实见诸法,是故说心行灭。

【问6】若诸凡夫心不能见实,圣人心应能见实,何故说一切心行灭?

【答6】诸法实相即是涅槃,涅槃名灭,是灭为向涅槃故亦名为灭。若心是实,何用空等解脱门?诸禅定中,何故以灭尽定为第一,又亦终归无余涅槃?是故当知,一切心行皆是虚妄,虚妄故应灭。诸法实相者,出诸心数法,无生无灭寂灭相,如涅槃。

【问7】经中说,诸法先来寂灭相即是涅槃,何以言如涅槃?

【答7】著法者,分别法有二种,是世间、是涅槃,说涅槃是寂灭,不说世间是寂灭。此论中说一切法性空寂灭相,为著法者不解故,以涅槃为喻。如汝说涅槃相,空、无相、寂灭、无戏论,一切世间法亦如是。

【问8】若佛不说我非我,诸心行灭,言语道断者,云何令人知诸法实相?

【答8】诸佛无量方便力,诸法无决定相,为度众生或说一切实,或说一切不实,或说一切实不实,或说一切非实非不实。一切实者,推求诸法实性,皆入第一义平等一相,所谓无相,如诸流异色异味入于大海则一色一味。一切不实者,诸法未入实相时,各各分别观皆无有实,但众缘合故有。一切实不实者,众生有三品,有上中下:上者,观诸法相非实非不实;中者,观诸法相一切实一切不实;下者智力浅故,观诸法相少实少不实。观涅槃无为法不坏故实,观生死有为法虚伪故不实。非实非不实者,为破实不实故,说非实非不实。

【问9】佛于余处,说离非有非无,此中何以言非有非无是佛所说?

【答9】余处为破四种贪著故说,而此中于四句无戏论,闻佛说则得道,是故言非实非不实。

【问10】知佛以是四句因缘说,又得诸法实相者以何相可知?又实相云何?

【答10】若能不随他、不随他者,若外道虽现神力说是道、是非道,自信其心而不随之,乃至变身虽不知非佛,善解实相故心不可回。此中无法可取可舍故,名寂灭相;寂灭相故,不为戏论所戏论。戏论有二种:一者、爱论,二者、见论。是中无此二戏论,二戏论无故,无忆想分别,无别异相,是名实相。

【问11】若诸法尽空,将不堕断灭耶?又不生不灭,或堕常耶?

【答11】不然。先说实相无戏论,心相寂灭,言语道断,汝今贪著取相,于实相法中见断常过。得实相者,说诸法从众缘生,不即是因亦不异因,是故不断不常。若果异因则是断,若不异因则是常。

【问12】若如是解,有何等利?

【答12】若行道者,能通达如是义,则于一切法,不一不异,不断不常。若能如是,即得灭诸烦恼戏论,得常乐涅槃。是故说诸佛以甘露味教化,如世间言得天甘露浆,则无老病死,无诸衰恼。此实相法是真甘露味。

佛说实相有三种:若得诸法实相,灭诸烦恼,名为声闻法;若生大悲发无上心,名为大乘;若佛不出世,无有佛法时,辟支佛因远离生智,若佛度众生已入无余涅槃,遗法灭尽,先世若有应得道者,少观厌离因缘,独入山林远离愦闹得道,名辟支佛。

19.观时-6

【问1】应有时以因待故成:因有过去时,则有未来、现在时;因现在时,有过去、未来时;因未来时,有过去、现在时。上中下、一异等法,亦相因待故有。

【答1】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时者,则过去时中,应有未来、现在时。何以故?随所因处有法成,是处应有是法。如因灯有明成,随有灯处应有明;如是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者,则过去时中,应有未来、现在时。若过去时中,有未来、现在时者,则三时尽名过去时。何以故?未来、现在时,在过去时中故。若一切时尽过去者,则无未来、现在时,尽过去故。若无未来、现在时,亦应无过去时。何以故?过去时因未来、现在时故,名过去时。如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如是亦应因未来、现在时成过去时,今无未来、现在时故,过去时亦应无。是故先说,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是事不然。若谓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时,而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

若未来、现在时,不在过去时中者,云何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何以故?若三时各异相,不应相因待成,如瓶衣等物各自别成不相因待。而今不因过去时,则未来、现在时不成;不因现在时,则过去、未来时不成;不因未来时,则过去、现在时不成。汝先说过去时中,虽无未来、现在时,而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者,是事不然。

【问2】若不因过去时,成未来、现在时,而有何咎?

【答2】

不因过去时,则无未来时,

亦无现在时,是故无二时。

不因过去时,则不成未来、现在时。何以故?若不因过去时,有现在时者,于何处有现在时?未来亦如是,于何处有未来时?是故不因过去时,则无未来、现在时。如是相待有故,实无有时。

以如是义故,则知余二时,

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

以如是义故,当知余未来、现在亦应无,及上中下、一异等诸法亦应皆无。如因上有中下,离上则无中下;若离上有中下,则不应相因待。因一故有异,因异故有一;若一实有,不应因异而有;若异实有,不应因一而有。如是等诸法,亦应如是破。

【问3】如有岁、月、日、须臾等差别故知有时。

【答3】

时住不可得,时去亦叵得;

时若不可得,云何说时相?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时若不住不应可得,时住亦无。若时不可得,云何说时相?若无时相则无时。因物生故则名时,若离物则无时。上来种种因缘破诸物,物无故何有时?

20.观因果-24

【问1】众因缘和合现有果生故,当知是果从众缘和合有。

【答1】

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已有,何须和合生?

若谓众因缘和合有果生,是果则和合中已有,而从和合生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果若先有定体,则不应从和合生。

【问2】众缘和合中虽无果,而果从众缘生者,有何咎?

【答2】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云何从众缘,和合而果生?

若从众缘和合则果生者,是和合中无果,而从和合生,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物无自性,是物终不生。

复次,

若众缘和合,是中有果者,

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

若从众缘和合中有果者,若色应可眼见,若非色应可意知,而实和合中果不可得,是故和合中有果,是事不然。

复次,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是则众因缘,与非因缘同。

若众缘和合中无果者,则众因缘即同非因缘。如乳是酪因缘,若乳中无酪,水中亦无酪,若乳中无酪则与水同,不应言但从乳出。是故众缘和合中无果者,是事不然。

【问3】因为果作因已灭,而有因果,无如是咎。

【答3】

若因与果因,作因已而灭,

是因有二体,一与一则灭。

若因与果作因已而灭者,是因则有二体:一谓与因,二谓灭因。是事不然,一法有二体故。是故因与果作因已而灭,是事不然。

【问4】若谓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亦有果生,有何咎?

【答4】

若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

因灭而果生,是果则无因。

若是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者,则因灭已而果生,是果则无因,是事不然。何以故?现见一切果,无有无因生者。是故汝说因不与果作因已而灭,亦有果生者,是事不然。

【问5】众缘合时而有果生者,有何咎?

【答5】

若众缘合时,而有果生者,

生者及可生,则为一时俱。

若众缘合时有果生者,则生者、可生即一时俱,但是事不尔。何以故?如父子不得一时生。是故汝说众缘合时有果生者,是事不然。

【问6】若先有果生,而后众缘合,有何咎?

【答6】

若先有果生,而后众缘合,

此即离因缘,名为无因果。

若众缘未合,而先有果生者,是事不然。果离因缘故,则名无因果。是故汝说众缘未合时先有果生者,是事则不然。

【问7】因灭变为果者,有何咎?

【答7】

若因变为果,因即至于果,

是则前生因,生已而复生。

因有二种:一者、前生,二者、共生。若因灭变为果,是前生因应还更生,但是事不然。何以故?已生物不应更生。若谓是因即变为果,是亦不然。何以故?若即是不名为变,若变不名即是。

【问8】因不尽灭但名字灭,而因体变为果;如泥团变为瓶,失泥团名而瓶名生。

【答8】泥团先灭而有瓶生,不名为变。又泥团体不独生,瓶盆瓮等皆从泥中出。若泥团但有名,不应变为瓶,变名如乳变为酪。是故汝说因名虽灭而变为果,是事不然。

【问9】因虽灭失而能生果,是故有果,无如是咎。

【答9】

云何因灭失,而能生于果?

又若因在果,云何因生果?

若因灭失已,云何能生果?若因不灭而与果合,何能更生果?

【问10】是因遍有果而果生。

【答10】

若因遍有果,更生何等果?

因见不见果,是二俱不生。

是因若不见果,尚不应生果,何况见?若因自不见果,则不应生果。何以故?若不见果,果则不随因;又未有果,云何生果?若因先见果,不应复生,果已有故。

复次,

若言过去因,而于过去果,

未来、现在果,是则终不合。

若言未来因,而于未来果,

现在、过去果,是则终不合。

若言现在因,而于现在果,

未来、过去果,是则终不合。

过去果不与过去、未来、现在因合,未来果不与未来、现在、过去因合,现在果不与现在、未来、过去因合。如是三种果,终不与过去、未来、现在因合。

复次,

若不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有和合者,因何能生果?

若因果不和合则无果,若无果云何因能生果?若谓因果和合时因能生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果在因中,则因中已有果,云何而复生?

复次,

若因空无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不空果,因何能生果?

若因无果者,以无果故因空,云何因生果?如人不怀妊,云何能生子?若因先有果,已有果故不应复生。

复次,今当说果,

果不空不生,果不空不灭,

以果不空故,不生亦不灭。

果空故不生,果空故不灭,

以果是空故,不生亦不灭。

果若不空,不应生,不应灭。何以故?果若因中先决定有,更不须复生,生无故无灭。是故果不空故,不生不灭。

若谓果空故有生灭,是亦不然。何以故?果若空,空名无所有,云何当有生灭?是故说果空故,不生不灭。

复次,今以一异破因果,

因果是一者,是事终不然;

因果若异者,是事亦不然。

若因果是一,生及所生一;

若因果是异,因则同非因。

若果定有性,因为何所生?

若果定无性,因为何所生?

因不生果者,则无有因相;

若无有因相,谁能有是果?

若从众因缘,而有和合生;

和合自不生,云何能生果?

是故果不从,缘合不合生;

若无有果者,何处有合法?

是众缘和合法,不能生自体,自体无故,云何能生果?是故果不从缘合生,亦不从不合生。若无有果者,何处有合法?

21.观成坏-20

【问1】一切世间事现是坏败相,是故有坏。

【答1】

离成及共成,是中无有坏;

离坏及共坏,是中亦无成。

若有成、若无成俱无坏,若有坏、若无坏俱无成。何以故?

若离于成者,云何而有坏?

如离生有死,是事则不然。

成坏共有者,云何有成坏?

如世间生死,一时俱不然。

若离于坏者,云何当有成?

无常未曾有,不在诸法时。

若离成,坏不可得。何以故?若离成有坏者,则不因成有坏,坏则无因。又无成法而可坏,成名众缘合,坏名众缘散,若离成有坏者,无成谁当坏?如无瓶不得言瓶坏,是故离成无坏。

若谓共成有坏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法先别成而后有合,合法不离异;若坏离异,坏则无因,是故共成亦无坏。

若离坏、共坏,无有成者。若离坏有成,成则为常。常是不坏相,而实不见有法常不坏相,是故离坏无成。若谓共坏有成者,是亦不然。成坏相违,云何一时有?如人有发、无发不得一时俱,成坏亦尔。是故共坏有成,是事不然。何以故?若谓分别法者,说成中常有坏,是事不然。何以故?若成中常有坏,则不应有住法,而实有住,是故若离坏、共坏不应有成。

复次,

成坏共无成,离亦无有成,

是二俱不可,云何当有成?

若成坏共亦无成,离亦无成。若共成则二法相违,云何一时?若离则无因,二门俱不成,云何当有成?若有应说。

【问2】现有尽灭相法。是尽灭相法,亦说尽亦说不尽,如是则应有成坏。

【答2】

尽则无有成,不尽亦无成;

尽则无有坏,不尽亦不坏。

诸法日夜中念念常灭尽过去,如水流不住,是则名尽,是事不可取、不可说。如野马无决定性可得,如是尽无决定性可得,云何可得分别说有成?是故言尽亦不成。成无故亦不应有坏,是故说尽亦无有坏。又念念生灭常相续不断故名不尽,如是法决定常住不断,云何可得分别说言今是成时?是故说无尽亦无成。成无故无坏,是故说不尽亦无坏。如是推求,实事不可得故,无成无坏。

【问3】且置成坏,但令有法,有何咎?

【答3】

若离于成坏,是亦无有法;

若当离于法,亦无有成坏。

离成坏无法者,若法无成无坏,是法应或无或常,而世间无有常法。汝说离成坏有法,是事不然。

【问4】若离法但有成坏,有何咎?

【答4】离法有成坏,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离法,谁成谁坏?是故离法有成坏,是事不然。

复次,

若法性空者,谁当有成坏?

若性不空者,亦无有成坏。

若诸法性空,空何有成坏?若诸法性不空,不空则决定有,亦不应有成坏。

复次,

成坏若一者,是事则不然;

成坏若异者,是事亦不然。

推求成坏一则不可得。何以故?异相故,种种分别故。又成坏异亦不可得。何以故?无有别故,亦无因故。

复次,

若谓以眼见,而有生灭者,

则为是痴妄,而见有生灭。

若谓以眼见有生灭者,云何以言说破?是事不然。何以故?眼见生灭者,则是愚痴颠倒故见。诸法性空无决定如幻如梦,但凡夫先世颠倒因缘得此眼,今世忆想分别因缘故,言眼见生灭。第一义中实无生灭,是事已于破相品中广说。

复次,

从法不生法,亦不生非法;

从非法不生,法及于非法。

从法不生法者,若失若至二俱不然。从法生法,若至若失是则无因,无因则堕断常。若已至从法生法,是法至已而名为生,则为是常。又生已更生,又亦无因生,是事不然。若已失从法生法者,是则失因。生者无因,是故从失亦不生法。

从法不生非法者,非法名无所有,法名有,云何从有相生无相?是故从法不生非法。

从非法不生法者,非法名为无,无云何生有?若从无生有者,是则无因,无因则有大过,是故不从非法生法。

不从非法生非法者,非法名无所有,云何从无所有生无所有?如兔角不生龟毛,是故不从非法生非法。

【问5】法非法虽种种分别故无生,但法应生法。

【答5】

法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云何而有生?

法未生时无所有故,又即自不生故,是故法不自生。若法未生则亦无他,无他故不得言从他生。又未生则无自,无自亦无他,共亦不生。若三种不生,云何从法有法生?

复次,

若有所受法,即堕于断常;

当知所受法,为常为无常。

受法者,分别是善是不善、常无常等,是人必堕若常见、若断见。何以故?所受法应有二种,若常、若无常,二俱不然。何以故?若常即堕常边,若无常即堕断边。

【问6】

所有受法者,不堕于断常;

因果相续故,不断亦不常。

有人虽信受分别说诸法,而不堕断常。如经说:五阴无常、苦、空、无我,而不断灭。虽说罪福无量劫数不失,而不是常。何以故?是法因果常生灭相续故往来不绝,生灭故不常,相续故不断。

【答6】

若因果生灭,相续而不断,

灭更不生故,因即为断灭。

若汝说诸法因果相续故不断不常,若灭法已灭更不复生,是则因断;若因断,云何有相续?已灭不生故。

复次,

法住于自性,不应有有无;

涅槃灭相续,则堕于断灭。

法决定在有相中,尔时无无相;如瓶定在瓶相,尔时无失坏相,随有瓶时无失坏相,无瓶时亦无失坏相。何以故?若无瓶则无所破。以是义故灭不可得,离灭故亦无生。何以故?生灭相因待故,又有常等过故,是故不应于一法而有有无。

又汝先说因果生灭相续故,虽受诸法不堕断常,是事不然。何以故?汝说因果相续故有三有相续,灭相续名涅槃。若尔者,涅槃时应堕断灭,以灭三有相续故。

复次,

若初有灭者,则无有后有;

初有若不灭,亦无有后有。

初有名今世有,后有名来世有。若初有灭,次有后有,是即无因,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初有灭有后有。

若初有不灭,亦不应有后有。何以故?若初有未灭而有后有者,是则一时有二有,是事不然,是故初有不灭无有后有。

【问7】后有不以初有灭生,不以不灭生,但灭时生。

【答7】

若初有灭时,而后有生者,

灭时是一有,生时是一有。

若初有灭时,后有生者,即二有一时俱:一有是灭时,一有是生时。

【问8】灭时、生时二有俱者则不然,但现见初有灭时后有生。

【答8】

若言于生灭,而谓一时者,

则于此阴死,即于此阴生。

若生时、灭时一时无二有,而谓初有灭时后有生者,今应随在何阴中死,即于此阴生,不应余阴中生。何以故?死者即是生者。如是死生相违法不应一时一处,是故汝先说灭时、生时一时无二有,但现见初有灭时后有生者,是事不然。

复次,

三世中求有,相续不可得;

若三世中无,何有有相续?

三有名欲有、色有、无色有。无始生死中不得实智故,常有三有相续,今于三世中谛求不可得。若三世中无有,当于何处有有相续?当知有有相续,皆从愚痴颠倒故有,实中则无。

22.观如来-16.5

【问1】一切世中尊,唯有如来正遍知,号为法王,一切智人是则应有。

【答1】今谛思惟,若有应取,若无何所取?何以故?如来,

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

若如来实有者,为五阴是如来?为离五阴有如来?为如来中有五阴?为五阴中有如来?为如来有五阴?是事皆不然。

五阴非是如来。何以故?生灭相故。五阴生灭相,若如来是五阴,如来即是生灭相。若生灭相者,如来即有无常断灭等过。又受者、受法则一,受者是如来,受法是五阴,是事不然。是故如来非是五阴。

离五阴亦无如来。若离五阴有如来者,不应有生灭相。若尔者,如来有常等过。又眼等诸根不能见知,但是事不然。是故离五阴亦无如来。

如来中亦无五阴。何以故?若如来中有五阴,如器中有果、水中有鱼者,则为有异。若异者,即有如上常等过。是故如来中无五阴。

又五阴中无如来。何以故?若五阴中有如来,如床上有人、器中有乳者,如是则有别异,如上说过。是故五阴中无如来。

如来亦不有五阴。何以故?若如来有五阴,如人有子,如是则有别异。若尔者,有如上过,是事不然。是故如来不有五阴。

如是五种求,不可得何等是如来。

【问2】如是义求如来不可得,而五阴和合有如来。

【答2】

阴合有如来,则无有自性;

若无有自性,云何因他有?

若如来五阴和合故有,即无自性。何以故?因五阴和合有故。

【问1】如来不以自性有,但因他性有。

【答1】若无自性,云何因他性有?何以故?他性亦无自性。又无相待因故,他性不可得,不可得故不名为他。

复次,

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

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

若法因众缘生,即无有我。如因五指有拳,是拳无有自体;如是因五阴名我,是我即无自体。我有种种名,或名众生、人、天、如来等。若如来因五阴有,即无自性,无自性故无我,若无我云何说名如来?是故偈中说,法若因他生,是即为非我;若法非我者,云何是如来?

复次,

若无有自性,云何有他性?

离自性、他性,何名为如来?

若无自性,他性亦不应有,因自性故名他性,此无故彼亦无,是故自性、他性二俱无。若离自性、他性,谁为如来?

复次,

若不因五阴,先有如来者,

以今受阴故,则说为如来。

今实不受阴,更无如来法;

若以不受无,今当云何受?

若其未有受,所受不名受,

无有无受法,而名为如来。

若于一异中,如来不可得,

五种求亦无,云何受中有?

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

若无自性者,云何有他性?

若未受五阴,先有如来者,是如来今应受五阴已作如来,而实未受五阴时先无如来,今云何当受?又不受五阴者,五阴不名为受,无有无受而名为如来。又如来一异中求不可得,五阴中五种求亦不可得,若尔者,云何于五阴中说有如来?又所受五阴,不从自性有,若谓从他性有;若不从自性有,云何从他性有?何以故?以无自性故,又他性亦无。

复次,

以如是义故,受空、受者空,

云何当以空,而说空如来?

以是义思惟,受及受者皆空。若受空者,云何以空受,而说空如来?

【问2】汝谓受空、受者空,则定有空耶?

【答2】不然。何以故?

空则不可说,非空不可说,

共不共叵说,但以假名说。

诸法空则不应说,诸法不空亦不应说,诸法空不空亦不应说,非空非不空亦不应说。何以故?但破相违故,以假名说。如是正观思惟,诸法实相中,不应以诸难为难。何以故?

寂灭相中无,常无常等四;

寂灭相中无,边无边等四。

诸法实相,如是微妙寂灭,但因过去世,起四种邪见:世间有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寂灭中尽无。何以故?诸法实相,毕竟清净不可取,空尚不受,何况有四种见?四种见皆因受生,诸法实相无所因受;四种见皆以自见为贵,他见为贱,诸法实相无有此彼,是故说寂灭中无四种见。如因过去世有四种见,因未来世有四种见亦如是: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有边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

【问3】若如是破如来者,则无如来耶?

【答3】

邪见深厚者,则说无如来;

如来寂灭相,分别有亦非。

邪见有二种:一者、破世间乐,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间乐者,是粗邪见,言无罪无福,无如来等贤圣,起是邪见舍善为恶,则破世间乐。破涅槃道者,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起善故得世间乐,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无如来者,是深厚邪见,乃失世间乐,何况涅槃!若言有如来,亦是邪见。何以故?如来寂灭相,而种种分别故。是故寂灭相中,分别有如来,亦为非。

如是性空中,思惟亦不可,

如来灭度后,分别于有无。

诸法实相性空故,不应于如来灭后思惟若有、若无、若有无。如来从本已来毕竟空,何况灭后!

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

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

戏论名忆念取相分别此彼,言佛灭不灭等。是人为戏论覆慧眼故,不能见如来法身。此如来品中,初中后思惟,如来定性不可得。是故偈说:

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

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

此品中思惟推求,如来性即是一切世间性。

【问4】何等是如来性?

【答4】

如来无有性,同世间无性。

23.观颠倒-24.5

【问1】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

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

经说因净不净颠倒,忆想分别生贪恚痴,是故当知有贪恚痴。

【答1】

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

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

若诸烦恼,因净不净颠倒,忆想分别生,即无自性,是故诸烦恼无实。

复次,

我法有以无,是事终不成;

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我无有因缘若有若无而可成,今无我诸烦恼云何以有无而可成?何以故?

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

若离是而有,烦恼则无属。

烦恼名为能恼他,恼他者应是众生,是众生于一切处推求不可得。若谓离众生但有烦恼,是烦恼则无所属。若谓虽无我而烦恼属心,是事亦不然。何以故?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

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如身见,五阴中五种求不可得;诸烦恼亦于垢心中,五种求亦不可得;又垢心于烦恼中,五种求亦不可得。

复次,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

云何因此二,而生诸烦恼?

净不净颠倒者,颠倒名虚妄。若虚妄即无性,无性则无颠倒。若无颠倒,云何因颠倒起诸烦恼?

【问2】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

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是六入,三毒根本;因此六入生净不净颠倒,因净不净颠倒生贪恚痴。

【答2】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

皆空如焰梦,如乾闼婆城。

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

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

色、声、香、味、触、法自体,未与心和合时,空无所有,如焰、如梦、如化、如镜中像,但诳惑于心无有定相。如是六入中,何有净不净?

复次,

不因于净相,则无有不净;

因净有不净,是故无不净。

若不因于净,先无有不净,因何而说不净?是故无不净。

复次,

不因于不净,则亦无有净;

因不净有净,是故无有净。

若不因不净,先无有净,因何而说净?是故无有净。

复次,

若无有净者,何由而有贪?

若无有不净,何由而有恚?

无净、不净故,则不生贪恚。

【问3】经说常等四颠倒,若无常中见常,是名颠倒。若无常中见无常,此非颠倒。余三颠倒亦如是。有颠倒故,颠倒者亦应有,何故言都无?

【答3】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

若于无常中著常,名为颠倒,诸法性空中无有常,是中何处有常颠倒?余三亦如是。

复次,

若于无常中,著无常非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若著无常,言是无常不名为颠倒者,诸法性空中无无常,无常无故,谁为非颠倒?余三亦如是。

复次,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灭相,云何而有著?

可著名物,著者名作者,著名业,所用法名所用事,是皆性空寂灭相,如如来品中所说,是故无有著。

复次,

若无有著法,言邪是颠倒,

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著名忆想分别此彼有无等,若无此著者,谁为邪颠倒?谁为正不颠倒?

复次,

有倒不生倒,无倒不生倒,

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

已颠倒者,则更不生颠倒,已颠倒故。不颠倒者亦不颠倒,无有颠倒故。颠倒时亦不颠倒,有二过故。汝今除憍慢心,善自观察,谁为颠倒者?

复次,

诸颠倒不生,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何有颠倒者?

颠倒种种因缘破故,堕在不生。彼贪著不生,谓不生是颠倒实相。是故偈说:云何名不生为颠倒?乃至无漏法尚不名为不生相,何况颠倒是不生相?颠倒无故,何有颠倒者?因颠倒有颠倒者。

复次,

若常我乐净,而是实有者,

是常我乐净,则非是颠倒。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有性者,是常我乐净则非颠倒。何以故?定有实事故,云何言颠倒?若谓常我乐净倒是四无者,无常、苦、无我、不净是四应实有不名颠倒,颠倒相违故名不颠倒,是事不然。何以故?

若常我乐净,而实无有者,

无常苦不净,是则亦应无。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无,无故无常等四事亦不应有。何以故?无相因待故。

复次,

如是颠倒灭,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诸行等亦灭。

如是者如其义,灭诸颠倒故,十二因缘根本无明亦灭;无明灭故,三种行业乃至老死等皆灭。

复次,

若烦恼性实,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其性?

若诸烦恼即是颠倒,而实有性者,云何可断?谁能断其性?若谓诸烦恼皆虚妄无性而可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烦恼虚妄,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谁能断无性?

若诸烦恼虚妄无性,则无所属,云何可断?谁能断无性法?

24.观四谛-40

【问1】破四颠倒,通达四谛,得四沙门果。

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

若一切世间皆空无所有者,即应无生无灭;以无生无灭故,则无四圣谛。何以故?从集谛生苦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灭苦集谛名为灭谛,能至灭谛名为道谛,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如是四谛有因有果。若无生无灭则无四谛,四谛无故,则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无故,则无四沙门果;四沙门果无故,则无四向、四得者;若无此八贤圣,则无僧宝。又四圣谛无故,法宝亦无;若无法宝、僧宝者,云何有佛?得法名为佛,无法何有佛?汝说诸法皆空,则坏三宝。

复次,

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

若受空法者,则破罪福及罪福果报,亦破世俗法。有如是等诸过故,诸法不应空。

【答1】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

汝不解云何是空相,以何因缘说空,亦不解空义,不能如实知故,生如是疑难。

复次,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世俗谛者,一切法性空,而世间颠倒故生虚妄法,于世间是实。诸贤圣真知颠倒性,故知一切法皆空无生,于圣人是第一义谛名为实。诸佛依是二谛,而为众生说法。若人不能如实分别二谛,则于甚深佛法,不知实义。

若谓一切法不生是第一义谛,不须第二俗谛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皆因言说,言说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义则不可说。若不得第一义,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诸法虽无生,而有二谛。

复次,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若人钝根,不善解空法,于空有失而生邪见。如为利捉毒蛇,不能善捉反为所害;又如咒术欲有所作,不能善成则还自害;钝根观空法亦如是。

复次,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世尊以法甚深微妙,非钝根所解,是故不欲说。

复次,

汝谓我著空,而为我生过;

汝今所说过,于空则无有。

汝谓我著空故,为我生过。我所说性空,空亦复空,无如是过。

复次,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以有空义故,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悉成就。若无空义,则皆不成就。

复次,

汝今自有过,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自忘于所乘。

汝于有法中有过不能自觉,而于空中见过,如人乘马而忘其所乘。何以故?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汝说诸法有定性,若尔者,则见诸法无因无缘。何以故?若法决定有性,则应不生不灭,如是法何用因缘?若诸法从因缘生则无有性,是故诸法决定有性则无因缘。若谓诸法决定住自性,是则不然。何以故?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诸法有定性,则无因果等诸事。如偈说: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何以故?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无自性故空。空亦复空,但为引导众生故,以假名说。离有无二边故名为中道,是法无性故不得言有,亦无空故不得言无。若法有性相,则不待众缘而有;若不待众缘则无法,是故无有不空法。汝上所说空法有过者,此过今还在汝。何以故?

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

若一切法各各有性不空者,则无有生灭;无生灭故,则无四圣谛法。何以故?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苦不从缘生故则无苦。何以故?经说无常是苦义,若苦有定性,云何有无常?以不舍自性故。

复次,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若苦有定性者,则不应更生,先已有故。若尔者,则无集谛,以坏空义故。

复次,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

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苦若有定性者,则不应灭。何以故?性则无灭故。

复次,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法若定有,则无有修道。何以故?若法实者则是常,常则不可增益。若道可修,道则无有定性。

复次,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诸法若先定有性,则无苦集灭谛。今灭苦道,竟为至何灭苦处?

复次,

若苦定有性,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其性不异故。

若先凡夫时,不能见苦性,今亦不应见。何以故?不见性定故。

复次,

如见苦不然,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如苦谛性先不见者,后亦不应见,如是亦不应有断集、证灭、修道。何以故?是集性先来不断,今亦不应断,性不可断故;灭先来不证,今亦不应证,先来不证故;道先来不修,今亦不应修,先来不修故。是故四圣谛,见、断、证、修四种行,皆不应有;四种行无故,四道果亦无。何以故?

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今云何可得?

诸法若有定性,四沙门果先来未得,今云何可得?若可得者,性则无定。

复次,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则无有僧宝。

无四沙门果故,则无得果、向果者;无八贤圣故,则无有僧宝。而经说八贤圣,名为僧宝。

复次,

无四圣谛故,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云何有佛宝?

行四圣谛得涅槃法,若无四谛则无法宝。若无二宝,云何当有佛宝?汝以如是因缘,说诸法定性,则坏三宝。

【问2】汝虽破诸法,究竟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有,因是道故名为佛。

【答2】

汝说则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而有于菩提。

汝说诸法有定性者,则不应因菩提有佛,因佛有菩提,是二性常定故。

复次,

虽复勤精进,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应得成佛。

以先无性故,如铁无金性,虽复种种锻炼,终不成金。

复次,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若诸法不空,终无有人作罪福者。何以故?罪福性先已定故,又无作、作者故。

复次,

汝于罪福中,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而有诸果报。

汝于罪福因缘中,皆无果报者,则应离罪福因缘而有果报。何以故?果报不待因出故。

【问3】离罪福可无善恶果报,但从罪福有善恶果报。

【答3】

若谓从罪福,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云何言不空?

若离罪福无善恶果,云何言果不空?若尔离作者则无罪福,汝先说诸法不空,是事不然。

复次,

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

汝若破众因缘法第一空义者,则破一切世俗法。何以故?

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若破空义,则一切果皆无作无因。又不作而作,又一切作者不应有所作,又离作者应有业、有果报、有受者,但是事皆不然,是故不应破空。

复次,

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

若诸法有定性,则世间种种相,天人畜生万物,皆应不生不灭常住不坏。何以故?有实性不可变异故。而现见万物,各有变异相生灭变易,是故不应有定性。

复次,

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

若无有空法者,则世间、出世间所有功德未得者,皆不应得,亦不应有断烦恼者,亦无苦尽。何以故?以性定故。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若人见一切法从众缘生,是人即能见佛法身,增益智慧,能见四圣谛苦集灭道,见四圣谛得四果灭诸苦恼。是故不应破空义,若破空义则破因缘法,破因缘法则破三宝,若破三宝则为自破。

25.观涅槃-24

【问1】

若一切法空,无生无灭者,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若一切法空,则无生无灭;无生无灭者,何所断、何所灭而名为涅槃?是故一切法不应空,以诸法不空故,断诸烦恼灭五阴,名为涅槃。

【答1】

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

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

若一切世间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所断、何所灭而名为涅槃?是故有无二门,则非至涅槃。

所名涅槃者,

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

不生亦不灭,是说名涅槃。

无得者,于行于果无所得。无至者,无处可至。不断者,五阴先来毕竟空故,得道入无余涅槃时,亦无所断。不常者,若有法可得分别者,则名为常,涅槃寂灭无法可分别故,不名为常。生灭亦尔,如是相者名为涅槃。

复次经说,涅槃非有、非无、非有无、非非有非非无,一切法不受内寂灭名涅槃。何以故?

涅槃不名有,有则老死相;

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

眼见一切万物皆生灭故,是老死相。涅槃若是有,则应有老死相,但是事不然,是故涅槃不名有。又不见离生灭老死别有定法而名涅槃。若涅槃是有,即应有生灭老死相;以离老死相故,名为涅槃。

复次,

若涅槃是有,涅槃即有为;

终无有一法,而是无为者。

涅槃非是有。何以故?一切万物从众缘生,皆是有为,无有一法名为无为者。虽常法假名无为,以理推之,无常法尚无有,何况常法不可见、不可得者?

复次,

若涅槃是有,云何名无受?

无有不从受,而名为有法。

若谓涅槃是有法者,经则不应说无受是涅槃。何以故?无有有法不受而有,是故涅槃非有。

【问2】若有非涅槃者,无应是涅槃耶?

【答2】

有尚非涅槃,何况于无耶?

涅槃无有有,何处当有无?

若有非涅槃,无云何是涅槃?何以故?因有故有无,若无有,何有无?如经说,先有今无则名无,涅槃则不尔。何以故?非有法变为无故,是故无亦不作涅槃。

复次,

若无是涅槃,云何名不受?

未曾有不受,而名为无法。

若谓无是涅槃,经则不应说不受名涅槃。何以故?无有不受而名无法,是故知涅槃非无。

【问3】若涅槃非有非无者,何等是涅槃?

【答3】

受诸因缘故,轮转生死中;

不受诸因缘,是名为涅槃。

不如实知颠倒故,因五受阴往来生死。如实知颠倒故,则不复因五受阴往来生死;无性五阴不复相续故,说名涅槃。

复次,

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

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无。

有名三有,非有名三有断灭。佛说断此二事故,当知涅槃非有亦非无。

【问4】若有若无非涅槃者,今有无共合,是涅槃耶?

【答4】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有无即解脱,是事则不然。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即有无二事合为解脱,是事不然。何以故?有无二事相违故,云何一处有?

复次,

若谓于有无,合为涅槃者,

涅槃非无受,是二从受生。

若谓有无合为涅槃者,经不应说涅槃名无受。何以故?有无二事从受生,相因而有,是故有无二事,不得合为涅槃。

复次,

有无共合成,云何名涅槃?

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

有无二事共合,不得名涅槃。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是故有无非是涅槃。

复次,

有无二事共,云何是涅槃?

是二不同处,如明暗不俱。

有无二事,不得名涅槃。何以故?有无相违,一处不可得,如明暗不俱。是故有时无无,无时无有,云何有无共合,而名为涅槃?

【问5】若有无共合非涅槃者,今非有非无应是涅槃。

【答5】

若非有非无,名之为涅槃;

此非有非无,以何而分别?

若涅槃非有非无者,此非有非无,因何而分别?是故非有非无是涅槃者,是事不然。

复次,

分别非有无,如是名涅槃;

若有无成者,非有非无成。

汝分别非有非无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若有无成者,然后非有非无成。有相违名无,无相违名有,是有无第三句中已破。有无无故,云何有非有非无?是故涅槃,非非有非非无。

复次,

如来灭度后,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如来现在时,不言有与无,

亦不言有无,非有及非无。

若如来灭后若现在,有如来亦不受,无如来亦不受,亦有如来亦无如来亦不受,非有如来非无如来亦不受;以不受故,不应分别涅槃有无等。离如来,谁当得涅槃?何时、何处、以何法说涅槃?是故一切时、一切种,求涅槃相不可得。

复次,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

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五阴相续往来因缘故,说名世间。五阴性毕竟空、无受、寂灭,此义先已说。以一切法不生不灭故,世间与涅槃无有分别,涅槃与世间亦无分别。

复次,

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

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究竟推求世间、涅槃实际无生际,以平等不可得故,无毫厘差别。

复次,

灭后有无等,有边等、常等,

诸见依涅槃,未来、过去世。

如来灭后,有如来,无如来,亦有如来亦无如来,非有如来非无如来;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三种十二见,如来灭后有无等四见,依涅槃起;世间有边无边等四见,依未来世起;世间常无常等四见,依过去世起。如来灭后有无等不可得,涅槃亦如是;如世间前际后际、有边无边、有常无常等不可得,涅槃亦如是。是故说世间、涅槃等无有异。

复次,

一切法空故,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一切法、一切时、一切种,从众缘生故,毕竟空故无自性。如是法中,何者是有边?谁为有边?何者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谁为非有边非无边?何者是常?谁为是常?何者是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谁为非常非无常?何者身即是神?何者身异于神?如是等六十二邪见,于毕竟空中皆不可得。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戏论灭故,通达诸法实相得安隐道。从因缘品来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亦名如、法性、实际、涅槃。是故如来无时无处,为人说涅槃定相。是故说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

26.观十二因缘-9

【问1】汝以摩诃衍说第一义道,我今欲闻说声闻法入第一义道。

【答1】

众生痴所覆,为后起三行,

以起是行故,随行堕六趣。

以诸行因缘,识受六道身;

以有识著故,增长于名色。

名色增长故,因而生六入;

情尘识和合,而生于六触。

因于六触故,即生于三受;

以因三受故,而生于渴爱。

因爱有四取,因取故有有;

若取者不取,则解脱无有。

从有而有生,从生有老死,

从老死故有,忧悲诸苦恼。

如是等诸事,皆从生而有,

但以是因缘,而集大苦阴。

是谓为生死,诸行之根本,

无明者所造,智者所不为。

以是事灭故,是事则不生,

但是苦阴聚,如是而正灭。

凡夫为无明所盲故,以身口意业,为后身起六趣诸行;随所起行有上中下,识入六趣随行受身。以识著因缘故名色集,名色集故有六入,六入因缘故有六触,六触因缘故有三受,三受因缘故生渴爱,渴爱因缘故有四取,四取取时以身口意业起罪福,令后三有相续,从有而有生,从生而有老死,从老死有忧悲苦恼种种众患,但有大苦阴集。是故知凡夫无智,起此生死诸行根本,智者所不起,以如实见故,则无明灭,无明灭故诸行亦灭,以因灭故果亦灭,如是修习观十二因缘生灭智故是事灭,是事灭故乃至生老死忧悲大苦阴皆如实正灭,正灭者毕竟灭。是十二因缘生灭义,如阿毗昙修多罗中广说。

27.观邪见-31

【问1】已闻大乘法破邪见,今欲闻声闻法破邪见。

【答1】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是无,

世间常等见,皆依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有边等诸见,皆依未来世。

我于过去世,为有、为无、为有无、为非有非无,是名常等诸见依过去世。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为作不作、为非作非不作,是名边无边等诸见依未来世。如是等诸邪见,何因缘故名为邪见?是事今当说。

过去世有我,是事不可得;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世我。

若谓我即是,而身有异相;

若当离于身,何处别有我?

离身无有我,是事为已成。

若谓身即我,若都无有我,

但身不为我,身相生灭故;

云何当以受,而作于受者?

若离身有我,是事则不然;

无受而有我,而实不可得。

今我不离受,亦不即是受,

非无受非无,此即决定义。

我于过去世有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先世中我不即作今我,有常过故,若常则有无量过。何以故?如人修福因缘故作天,而后作人;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天即是人。又人以罪业因缘故作旃陀罗,后作婆罗门;若先世我即是今我者,旃陀罗即是婆罗门。譬如舍卫国婆罗门名提婆达,到王舍城亦名提婆达,不以至王舍城故为异。若先作天后作人,则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但是事不然。何以故?天不即是人,旃陀罗不即是婆罗门,有此等常过故。若谓先世我不作今我,如人浣衣时名为浣者,刈时名为刈者,而浣者与刈者虽不异,而浣者不即是刈者;如是我受天身名为天,我受人身名为人,我不异而身有异者,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即是者,不应言天作人,今浣者于刈者,为异、为不异?若不异,浣者应即是刈者,如是先世天即是人,旃陀罗即是婆罗门,我亦有常过。若异者,浣者即不作刈者,如是天不作人,我亦无常,无常则无我相,是故不得言即是。

【问2】我即是,但因受故分别是天、是人。受名五阴身,以业因缘故分别是天、是人、是旃陀罗、是婆罗门,而我实非天、非人、非旃陀罗、非婆罗门,是故无如是过。

【答2】是事不然。何以故?若身作天、作人、作旃陀罗、作婆罗门,非是我者,则离身别有我。今罪福生死往来,皆是身非是我,罪因缘故堕三恶道,福因缘故生三善道,若苦乐、嗔喜忧怖等,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如治俗人罪,不预出家人;五阴因缘相续罪福不失故有解脱,若皆是身非我者,何用我为?

【问3】罪福等依止于我。我有所知、身无所知故,知者应是我;起业因缘罪福是作法,当知应有作者,作者是我,身是我所用,亦是我所住处。譬如舍主以草木泥塈等治舍,自为身故随所用治舍有好恶;我亦如是,随作善恶等得好丑身,六道生死皆我所作,是故罪福之身皆属于我,譬如舍但属舍主不属他人。

【答3】是喻不然。何以故?舍主有形,有触有力故能治舍。汝所说我无形无触故无作力,自无作力亦不能使他作。若世间有一法无形无触能有所作者,则可信受知有作者,但是事不然。若我是作者,则不应自作苦事。若是念者,可贪乐事不应忘失。若我不作苦而苦强生者,余一切皆亦自生,非我所作。若见者是我,眼能见色,眼应是我。若眼见而非我,则违先言见者是我。若见者是我,我则不应得闻声等诸尘。何以故?眼是见者,不能得闻声等尘故。是故我是见者,是事不然。若谓如刈者用镰刈草,我亦如是以手等能有所作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今离镰别有刈者,而离身心诸根无别作者。若谓作者虽非眼耳等所得亦有作者,则石女儿能有所作,如是一切诸根皆应无我。若谓右眼见物而左眼识,当知别有见者,是事不然。今右手习作,左手不能,是故无别有作者。若别有作者,右手所习,左手亦应能,而实不能,是故更无作者。

复次,有我者言,见他食果口中涎出,是为我相,是事不然。何以故?是念力故非是我力。又亦即是破我因缘,人在众中愧于涎出,而涎强出不得自在,当知无我。复次,又有颠倒过罪。先世是父,今世为子,是父子我一,但身有异;如从一舍至一舍,父故是父,不以入异舍故便有异。若有我,是二应一,如是则有大过。若谓无我,五阴相续中亦有是过,是事不然。何以故?五阴虽相续,或时有用,或时无用。如蒲桃浆,持戒者应饮,蒲桃酒不应饮,若变为苦酒还复应饮;五阴相续亦如是,有用、有不用,若始终一我有如是过,五阴相续无如是过。但五阴和合故假名为我无有决定,如梁椽和合有舍,离梁椽无别舍;如是五阴和合故有我,若离五阴实无别我,是故我但有假名无有定实。汝先说离受别有受者,以受分别受者是天是人,是皆不然。当知但有受无别受者,若谓离受别有我,是事不然。若离受有我,云何可得说是我相?若无相可说,则离受无我。若谓离身无我但身是我,是亦不然。何以故?身有生灭相,我则不尔。复次,云何以受即名受者?若谓离受有受者,是亦不然。若不受五阴而有受者,应离五阴别有受者,眼等根可得而实不可得,是故我不离受,不即是受,亦非无受,亦复非无,此是定义。是故当知,过去世有我者,是事不然。何以故?

过去我不作,是事则不然;

过去世中我,异今亦不然。

若谓有异者,离彼应有今,

我住过去世,而今我自生。

如是则断灭,失于业果报,

彼作而此受,有如是等过。

先无而今有,此中亦有过;

我则是作法,亦为是无因。

过去世中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何以故?过去世中我,与今我不异。若今我与过去世我异者,应离彼我而有今我,又过去世我亦应住彼,此身自更生。若尔者即堕断边,失诸业果报。又彼人作罪、此人受报,有如是等无量过。又是我应先无而今有,是亦有过,我则是作法,亦是无因生。是故过去我,不作今我,是事不然。

复次,

如过去世中,有我无我见,

若共若不共,是事皆不然。

如是推求过去世中邪见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是诸邪见,先说因缘过故,是皆不然。

我于未来世,为作为不作,

如是之见者,皆同过去世。

我于未来世中,为作、为不作,如是四句,如过去世中过咎,应在此中说。

复次,

若天即是人,则堕于常边;

天则为无生,常法不生故。

若天即是人,是则为常。若天不生人中,云何名为人?常法不生故,常亦不然。

复次,

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

若天异人者,是则无相续。

若天与人异,则为无常;无常则为断灭等过,如先说过。若天与人异,则无相续;若有相续,不得言异。

复次,

若半天半人,则堕于二边,

常及于无常,是事则不然。

若众生半身是天、半身是人,若尔则有常、无常,半天是常、半人是无常,但是事不然。何以故?一身有二相过故。

复次,

若常及无常,是二俱成者,

如是则应成,非常非无常。

若常、无常二俱成者,然后成非常非无常,与常无常相违故。今实常无常不成,是故非常非无常亦不成。

复次,今生死无始,是亦不然。何以故?

法若定有来,及定有去者,

生死则无始,而实无此事。

法若决定有所从来、有所从去者,生死则应无始。是法以智慧推求,不得有所从来、有所从去,是故生死无始,是事不然。

复次,

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若尔者,以智慧推求,无法可得常者,谁当有无常?因常有无常故,若二俱无者,云何有亦有常亦无常?若无有常无常,云何有非有常非无常?因亦有常亦无常故,有非有常非无常。是故依止过去世常等四句不可得。

有边、无边等四句依止未来世,是事不可得,今当说。何以故?

若世间有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无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有边,不应有后世,而今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有边不然。若世间无边,亦不应有后世,而实有后世,是故世间无边亦不然。

复次,是二边不可得。何以故?

五阴常相续,犹如灯火焰,

以是故世间,不应边、无边。

从五阴复生五阴,是五阴次第相续,如众缘和合有灯焰,若众缘不尽灯则不灭,若尽则灭,是故不得说世间有边、无边。

复次,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

更生后五阴,世间则有边。

若先阴不坏,亦不因是阴,

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更生后五阴,如是则世间有边。若先五阴灭已,更不生余五阴,是名为边,边名末后身。若先五阴不坏,不因是五阴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是则为常;而实不尔,是故世间无边,是事不然。世间有二种,国土世间、众生世间,此是众生世间。

复次,如四百观中说:

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

如是则生死,非有边、无边。

不得真法因缘故,生死往来无有边。或时得闻真法得道故,不得言无边。

今当更破亦有边亦无边,

若世半有边,世间半无边,

是则亦有边,亦无边不然。

若世间半有边半无边,则应是亦有边亦无边。若尔者,则一法二相,是事不然。何以故?

彼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则不然。

受亦复如是,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亦不然。

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一事不得亦常亦无常。受亦如是,云何一分破、一分不破?常无常二相过故。是故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则不然。

今当破非有边非无边见,

若亦有无边,是二得成者,

非有非无边,是则亦应成。

与有边相违故有无边,如长相违有短。与有无相违,则有亦有亦无;与亦有亦无相违故,则有非有非无。若亦有边亦无边定成者,应有非有边非无边。何以故?因相待故。上已破亦有边亦无边第三句,今云何当有非有边非无边?以无相待故。如是推求,依止未来世有边等四见皆不可得。

复次,

一切法空故,世间常等见,

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上以声闻法破诸见,今此大乘法中说:诸法从本以来毕竟空性,如是空性法中无人无法,不应生邪见、正见。处名土地;时名日月岁数;谁名为人,是名诸见体。若有常无常等决定见者,应当有人出生此见。破我故无人生是见,应有处所色法现见尚可破,何况时方!若有诸见者应有定实,若定则不应破;上来以种种因缘破,是故当知见无定体,云何得生?如偈说:何处于何时,谁起是诸见?

瞿昙大圣主,怜愍说是法,

悉断一切见,我今稽首礼!

一切见者,略说则五见,广说则六十二见,为断是诸见故说法。大圣主瞿昙,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智慧者,是故我稽首礼!

anzhihe 安志合个人博客,版权所有 丨 如未注明,均为原创 丨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s://chegva.com/3999.html |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