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化书》二

卷四 仁化

白话化书之62:得一

原文

得一 

  旷然无为之谓道,道能自守之谓德,德生万物之谓仁,仁救安危之谓义,义有去就之谓礼,礼有变通之谓智,智有诚实之谓信,通而用之之谓圣。道,虚无也,无以自守,故授之以德。德,清静也,无以自用,故授之以仁。仁用而万物生,万物生必有安危,故授之以义。义济安拔危,必有藏否,故授之以礼。礼秉规持范,必有疑滞,故授之以智。智通则多变,故授之以信,信者,成万物之道也。

白话

得一 

  心性豁达清静无为就称之为道;心地能长久保持住豁达无为状态就称之为德;由于豁达无为不干扰自然规律的运行,有利于万物生发,称之为仁;由于有仁爱之心而救困拔厄,称之为义;救困拔厄有施行和不施行的差别,称之为礼;救困拔厄可以根据情况变通施行,称之为智;在这样的变通中保持诚实,称之为信;将道德仁义礼智信贯通融合在一起,就称之为圣。道即是虚无,而虚无是没有办法长久保持住的,因此虚无就将自己的特性赋予了德;德即是清净无为,而清静无为没有体现其作用,于是将其特性赋予了仁;由于仁促进了万物生长发育,万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然有不利的事情发生,于是仁将自己的特性赋予了义;由于义是济安拔危,必然有褒贬品评,因此义就将自己的特性赋予了礼;礼是根据一定的规范决定济安拔危实施与否,必然墨守成规,因此礼又将自己的特性赋予智;智即是变通,由于变通太多使得事情无法确定下来,因此智将自己的特性赋予信。信,即诚实,成为万物共同的道。 

 

 

白话化书之63:五行

原文

五行 

  道德者,天地也。五常者,五行也。仁,发生之谓也,故均于木。义,救难之谓也,故均于金。礼,明白之谓也,故均于火。智,变通之谓也,故均于水。信,悫然之谓也,故均于土。仁不足则义济之,金伐木也。义不足则礼济之,火伐金也。礼不足则智济之,水伐火也。智不足则信济之,土伐水也。始则五常相济之业,终则五常相伐之道,斯大化之往也。

白话

道德即天地,五常即五行。五常中的仁,有利于万物生长发育,因此对应于五行中的木;五常中的义,救难拔厄,因此对应于五行中的金;五常中的礼,懂得规矩通彻光明,因此对应于五行中的火;五常中的智,随机变通,因此对应于五行中的水;五常中的信,诚实,因此对应于五行中的土。当仁不足的时候,义来补充,即为金克木;义不足的时候,礼来补充,即为火克金;礼不足的时候,智来补充,即为水克火;智不足的时候,信来补充,即为土克水。仁义礼智信顺序作用是五常相互补充,逆序作用则是五常相克。这亦是万物衍化的道路。

注:

悫(què):诚实 

 

白话化书之64:畋渔

原文

畋渔 

夫禽兽之于人也何异?有巢穴之居,有夫妇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生之情。乌反哺,仁也;隼悯胎,义也;蜂有君,礼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万物之中五常百行无所不有也,而教之为网罟,使之务畋渔。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夺其亲爱,非义也;以斯为享,非礼也;教民残暴,非智也;使万物怀疑,非信也。夫膻臭之欲不止,杀害之机不已。羽毛虽无言,必状我为贪狼之与封豕;鳞介虽无知,必名我为长鲸之与巨虺也。胡为自安,焉得不耻?吁!直疑自古无君子。

白话

禽兽与人类有什么异同呢?禽兽有巢穴用来居住,有雌雄之间交配,有父子之间性情,有生离死别的情绪。鸟雏长大,衔食反哺其母,是仁;鹰隼捕猎时不捕捉怀胎的禽兽,是义;蜂群有自己的蜂王,是礼;母羊在哺乳羔羊时前腿跪下,是智;雌性雉鸡在配偶死亡后不再与其他雄性雉鸡相配,是信。谁来探究这些禽兽的道呢?世界万物之中,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在百行中无所不有,教会百姓织网,使得百姓能捕鱼打猎。焚毁禽兽们居住的巢穴,是不仁;猎取禽兽们的幼子或配偶,是不义;以残害禽兽为自己享乐,是不礼;教唆人们变得残暴,是不智;使万物之间失去信任,相互怀疑,是不信。口腹之欲无休无止,猎取和残害禽兽的心思念念不已。飞禽虽然不会说话,必然会向上天告状,将我们比作贪得无厌的豺狼和残暴的山猪;披鳞带甲之类虽然没有意识,必然也会向上天告状,将我们比作水里的大鲸和地上的巨蟒。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竟然还安然自得,不感觉到羞耻?我真怀疑自古以来是不是没有出现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啊。

注:

畋(tián):打猎

罟(gǔ):鱼网

封豕(fēng shǐ):大猪。比喻贪暴者。 

 

白话化书之65:牺牲

原文

牺牲 

  牺牲之享,羔雁之荐,古之礼也。且古之君子,非不知情之忧喜、声之哀乐能动天地、能感鬼神。刀杌前列,则忧喜之情可知矣;鹰犬齐至,则哀乐之声可知矣。以是祭天地,以是祷神明,天地必不享,苟享之必有咎;神明必不歆,苟歆之必有悔。所以知神龙见,丧风云之象也;凤凰来,失尊戴之象也;麒麟出,亡国土之象也。观我之义,禽必不义也;以彼为祥,禽必不祥也。

白话

供神享用的祭品,都是用羔羊和大雁,这是自古以来的礼制规矩。而且自古以来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并非不知道忧愁喜悦的情绪、哀伤欢乐的声音能够上达神明,感动天地。刀枪剑戟兵器阵列在前面,就可以知道是忧愁还是喜悦;鹰犬齐至,就可以知道声音是哀伤还是欢乐。用带有这样情绪的祭品来祭天地,向神明祷祝,天地必然不会享用,若享用的话必然有灾难;神明也必然不会喜爱,若喜爱的话必然有伤害。所以知道若是看见了神龙,就是神龙丧失了叱咤风云能力的象征;若是看见凤凰飞来,就是凤凰丧失了百禽的尊敬和拥戴的象征;若是麒麟出现,就是国家将要灭亡的象征。对人来说是义的事情,对禽兽来说就是不义的事情;对人来说是吉祥的东西,对禽兽来说必然就是不吉详的东西。

注:

杌(wù):小凳子,低矮木头架子。

歆(xīn):喜爱。 

 

白话化书之66:太和

原文

太和 

非兔狡,猎狡也;非民诈,吏诈也。慎勿怨盗贼,盗贼惟我召;慎勿怨叛乱,叛乱禀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雠;不有赏劝,焉得斗争。是以大人无亲无疏,无爱无恶,是谓太和。

白话

并非是兔子狡猾,而是猎人狡猾;并非是百姓奸诈,而是官吏奸诈。不要怨恨盗贼,盗贼是我们自己招来的;不要怨恨叛乱,叛乱是我们教的。没有和睦,哪来的仇恨;没有赏罚,哪里来的争斗。于是道德高深之人没有远近和亲疏之分,没有爱恶之分,这就是太和。 

 

白话化书之67:墨鱼

原文

墨鱼 

海鱼有吐墨水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墨而渔之。夫智者多屈,辩者多辱,明者多蔽,勇者多死。扃鐍固,贼盗喜;忌讳严,敌国幸。禁可以越者,号也;兵可以夺者,符也。蜀败于山,晋败于马。夫大人之机,道德仁义而已矣。

白话

海里有一种鱼,在游动的时候吐出墨水来隐蔽自己,人们因为想要它的墨水而专门捕捞它。聪明才智出众的人大多屈居人下,能言善辩的人大多遭受折辱,贤明大度的人大多受到欺瞒,英勇善战的人大多不得善终。门窗箱柜上的锁具越牢固,盗贼就越欢喜;严禁的东西越多,敌对国家就越感到庆幸。可以违反禁令的,是军队的号角;可以夺取军队指挥权的,是兵符。蜀国由于山地围绕而灭亡,晋国由于兵强马壮而灭亡。道德高深之人处事成功的关键,不过就是运用道德仁义而已。

注:

扃(jiōng):门栓

鐍(jué):锁扣

蜀败于山:指祁山。诸葛亮六出岐山失败,奠定了蜀国灭亡的基础。

晋败于马:指晋国国君智瑶精于弓马射驾。他自持强大欺凌韩、魏、赵,被三家联合起来打败,蜀国灭亡。 

网聊:

人因墨而渔之者,非人因要它的墨水而专门捕捞它,乃是因其吐出黑色的墨水,在水中,反而因此暴露了其形迹,吐墨隐身,反因墨露其身也。故,执以智上于人,反因智屈于人,智者执智,反为智所愚,明者执明,反为明所弊。

 

作为个人来说,墨鱼因为墨而丢命,勇士因为武技而死亡;作为东西来说,珍宝因为锁具而招贼;作为国家来说,蜀国因为群山保护而灭,晋国因为兵强马壮而亡。

记得过去有句话:“打死会嘴的,淹死会水的”

因此,什莫也不会,什莫也不知,不遭人荣辱,因此能得道。

 

“什莫也不会,什莫也不知,不遭人荣辱,因此能得道”。

若如此,尽天下之木石白痴皆已得道也,误矣,故,有智勇而不执智勇,当用则用,当不用则弃之,有如天地无心,当风则风,当雨则雨,当雷则雷,乃以自然之体,而施当然之用。

故大人之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心怀万有而若虚,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成而立其身,和光同尘,与道而混成一炁矣。

 

白话化书之68:神弓

原文

神弓 

誉人者人之誉,谤人者人谤之,是以君子能罪己,斯罪人也;不报怨,斯报怨也。所谓神弓鬼矢,不张而发,不注而中。天得之以假人,人得之以假天下。

白话

总是称赞他人的人,也会受到他人的称赞;总是诋毁他人的人,也会受到他人的诋毁;因此有学问有道德之人把过失归到自己身上,就等于把过失归到他人身上;不抱怨他人,就等于抱怨他人。这就是所说的神弓鬼矢,不需要张弓就可以发射出箭矢,不需要瞄准就可以射中目标。上天得到它就可以用它来控制人,人得到它就可以用它来控制天下。 

网聊:

抱怨他人等于他人抱怨你。那么;

抱怨自己,就等于抱怨了别人。别人得到抱怨。

过失归于他人,他人必将过失返归于自己。于是;

归于自己的过失,别人也将承担过失。

这玄而又玄的道理,世间几曾有过?

称赞自己呢?必将是称赞别人。而把过失留给了自己。

世间,满眼都是把过失归于别人。

把正确揽归自己。东西方,没有一处不是如此。

谭峭不简单。

是人都要反省这些。

 

白话化书之69:救物

原文

救物 

救物而称义者,人不义之;行惠而求报者,人不报之。民之情也,让之则多,争之则少,就之则去,避之则来;与之则轻,惜之则夺。是故大义无状,大恩无象。大义成,不知者荷之;大恩就,不识者报之。

白话

挽救了别人生命财产而自称义举的人,众人并不因其行为而称之为义举;对别人施惠后企求回报的人,众人并不因此其施惠回报他。这是百姓的性情使然。谦让时东西就会很多,争夺时东西就会很少,想要得到东西的时候就会失去,躲避的时候东西就会自己找上来;赠与的东西被轻视,珍惜的东西被争夺。因此大义没有具体的行为状态,大恩没有具体的形象。大义之举,被解救的人尽管不认识但是却尊重他们的恩人;大恩落定,受到恩惠的人尽管不认识但是却回报施恩者。 

网聊:

万见归一:有点业瑜伽的意思。

万见归一:现在已经不仅仅是施恩图报的问题了。施恩的人还要有勇气不怕碰瓷的。哎,现在对人性的考验越来越严格了。

川洛子:世界大同,必然是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不出老子所言。

远征:“民之情也,让之则多,争之则少,就之则去,避之则来;”

习惯上,越让得到的越多。越争抢得到的越少。

趋之于利,则利去。避之于利,利则来啊!

老子言: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

非虚言也!

 

白话化书之70:书道

原文

书道 

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笔,忘手笔,然后知书之道。和暢,非巧也;淳古,非朴也;柔弱,非美也;强梁,非勇也。神之所浴,气之所沐。是故点策蓄血气,顾盼含情性。无笔黑之迹,无机智之状;无刚柔之容,无驰骋之象。若皇帝之道熙熙然,君子之风穆穆然。是故观之者,其心乐,其神和,其气融,其政太平,其道无朕。夫何故?见山思静,见水思动,见云思变,见石思贞,人之常也。

白话

心与手合一,手与笔合一,忘掉手和笔,然后才可以明白书法的诀窍。融和顺畅,并非就是灵敏机巧;醇厚质朴有古风,并非就是朴实;柔弱,并非就是美丽;粗暴凶狠,并非就是勇敢。由于意识笼罩,元气熏陶,所以出谋划策中含有血气在内,接人待物中含有性情在内。没有笔墨留下的痕迹,没有机心智谋的形状,没有刚强柔弱的容貌,没有驰骋万里的征兆。就像皇帝之道那样温和欢悦,就像有道德有学问之人的风格那样端庄宁静。因此能看到这些事情本质的人,心地愉悦欢欣,精神平和无波,元气融合于内,执政盛世太平,处事无兆无象。什么原因呢?看见山的时候心里就会安静,看见水的时候心里就会发生波动,看见云的时候心里就会产生变化,看见石头的时候心里就会变得坚定,这就是人之常情。 

 

白话化书之71:凤鸱

原文

凤鸱

凤不知美,鸱不知恶,陶唐氏不知圣,有苗氏不知暴。使陶氏恃其圣,非圣也;有苗氏知其暴,不暴也。众人皆能写人之形,而不能写己之形;皆能求人之恶,而不能求己之恶;皆能知人之祸,而不能知己之祸。是以大人听我声,察我色,候我形,伺我气,然后知人之情伪。

白话

凤凰不知道自己美丽,鹞鹰不知道自己凶恶,上古时期陶唐氏族不知道自己有圣人,有苗氏族不知道自己残暴。若陶唐氏族自恃圣人之族,就不为圣;若有苗氏知道自己残暴,就不为残暴。众人都能够描述他人的形象,而不能描述自己的形象;都能挑剔他人的毛病,而不能挑剔自己的毛病;都能知道他人的灾祸,而不能知道自己的灾祸。因此道德高深之人倾听自己的声音,观察自己的气色,守望自己的形体,调理自己的元气,然后就能借此推知人情世故。 

 

白话化书之72:知人

原文

知人 

观其文章,则知其人之贵贱焉;观其书篆,则知其人之情性焉;闻其琴瑟,则知其人之道德焉;闻其教令,则知其人之吉凶焉。小人由是知唐尧之容淳淳然,虞舜之容熙熙然,伯禹之容荡荡然,殷汤之容堂堂然,文王之容巍巍然,武王之容谔谔然,仲尼之容皇皇然。则天下之人,可以自知其愚与贤。

白话

阅读了他写的文章,就可以知道其人格是尊贵还是卑贱;看了他的书法篆刻,就可以知道他的性情如何;听了他用琴瑟弹奏的音乐,就可以知道他的道德修养如何;听闻到他颁布的法令,就可以知道他的吉凶如何。我于是知道,唐尧时代的社会民风淳朴自然,虞舜时代的社会民风快乐无忧,伯禹时代的社会民风坦坦荡荡,殷汤时代的社会民风庄严大方,文王时代社会民风高达巍然,武王时代民风刚直不阿,仲尼时代社会民风惶惶不安。因此天下之人就可以知道自己是贤达还是愚昧了。 

网聊:

了解别人,是为人处事的前提。就像选人大代表,我们并不认识他,但是可以通过有关的东西了解他。他说的话可以作假,声音不能作假;他写的文章可以作假,字体不能作假;举止可疑作假,爱好不能作假。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对于个人来说,有了这个辨别能力,也能够避凶趋吉。

 

白话化书之73:蝼蚁

原文

蝼蚁 

蝼蚁之有君也,一拳之宫,与众处之;一塊之台,与众临之;一粒之食,与众蓄之,一虫之肉,与众咂之;一罪之疑,与众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而后形相通。故我病则众病,我痛则众痛,怨何由起,叛何由始?斯太古之化也。

白话

小如蝼蚁也有自己的君王。即使是一拳大小的王宫,也会与众蝼蚁相处在一起;即使是一块小小的台子,也会与众蝼蚁一起上去;即使是一粒食物,也会与众蝼蚁一起蓄积;即使是一条小虫子的肉,也会与众蝼蚁一起共享;即使是发现一条罪状,也会与众蝼蚁一起共同讨伐。因此得到心相通而后神相通,神相通而后气相通,气相通而后形相通。若是一人病则众人皆病,一人痛则众人皆痛,怎么会产生怨恨,怎么会发生叛乱呢?这都是太古时代的民风教化。 

 

白话化书之74:歌舞

原文

歌舞 

能歌者不能者听之,能舞者不能者观之,巧者不巧者辨之,贤者不贤者任之。夫养木者必将伐之,待士者必将死之。不虚网之以冠冕,钓之以爵禄。若马驾车辂,贵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道贵,德不虚守;贫有所倚,进有所恃。退者非乐寒贱而甘委弃。

白话

歌手为不会唱的人唱歌,舞姬为不会舞的人跳舞,巧手由庸手评判,贤达的被不贤达的驱使。种树的必将砍树,优待武士的必将用武士为之赴死。以高官爵位为网来捕,以厚禄待遇为饵来钓。就像豪华车驾虽然尊贵,不是我所能得到的;就像食糟糠的猪虽然肥,不是属于我的。因此道德高深之人修道不追求无用的地位尊贵,坚持自己的德行必要落到实地,贫困时修行可以作为依靠,富贵时修行可以作为后盾,即使处于贫寒卑贱地位也不会放弃修行。 

网聊:

德不虚守;贫有所倚,进有所恃。退者非乐寒贱而甘委弃。

修行的人

不空谈,做行者而不做学者,言者不如默者知;

不怕穷,劳其心志,苦其筋骨磨练毅力;

不怕富,灯红酒绿,花前月下锻炼定力;

不怕逆境,绝不放弃,坚信总会有否极泰来。

 

白话化书之75:踯躅

原文

踯躅 

踯躅之酒,乌啄之脯,莨荡之膏,冶葛之乳。初啖之若芥,再啖之若黍,复啖之若丸,又啖之若脯。小人由是知强弩可以渐引,巨鼎可以渐举,水火可以渐习,虎兕可以渐侣。逆者我所化,辱者我所与,不应者我所命,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马不可驭,渐贼不可御。得之以为万化之母。

白话

用杜鹃花酿制的酒,鸟雀啄食剩下的残肉,狼肉制作的膏脂,冶葛的草汁。初次吃它的时候味道如芥草一样苦涩,再吃的时候味道就变得像黄米,第三次吃的时候味道就变得像丸子,第四次吃的时候味道就变得像肉脯。我由此知道,强力的弓弩可以一点一点的拉开,巨大沉重的铜鼎可以一点一点的举起来,水深火热可以一点一点的习惯,虎豹猛兽可以一点一点的驯服。叛逆的我可以逐渐将他转化,受辱的我可以逐渐的施与荣誉,不服从的我可以使他逐渐听从命令,不称臣不屈服的我可以逐渐使他屈服。所以我相信柔弱的马不可驾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伤害不可抵御。得到这样一点一点变化力量的即为万物衍化之母。

踯躅(zhízhú):杜鹃花。特指黄色野生杜鹃。《本草纲目》说:“羊食其叶,踯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饮,遂至于毙也”。据说,山踯躅和曼陀罗花一样,也是古代蒙汗药之源。

莨荡:即狼汤,狼肉与草果、胡椒等调料制成的汤。

冶葛:又名胡蔓草,蔓生毒草。 

 

白话化书之76:止斗

原文

止斗 

止人之斗者使其斗,抑人之忿者使其忿;善救斗者预其斗,善解忿者济其忿。是故心不可伏,而伏之愈乱;民不可理,而理之愈怨。水易动而自清,民易变而自平。其道也在不逆万物之情。

白话

制止别人争斗的人先使得别人争斗,平抑别人忿怒的人先使别人忿怒;善于调解争斗的人参与争斗,善于平抑别人忿怒的人火上浇油。因此,人心是不可以被强制屈服的,愈是强制愈是叛逆;百姓是不可以理喻的,愈是讲道理愈是抱怨。水本性易于流动因而可以自净自清,百姓心性易于变化因而可以自己平伏。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不去逆着万物自然规律做事情。 

 

白话化书之77:象符

原文

象符 

术有降万物之蕴毒者,则交臂钩指,象之为符。是故若夭矫之势者鳞之符,若飞腾之势者羽之符,若偃蹇之势者毛之符,若拳跼之势者介之符,所以知拱折者人之符。夫拱手者,人必拱之;折腰者,人必折之,礼之本也。而疏之为万象,别之为万态。教之蹈舞,非蹈舞也;使之祷祝,非祷祝也,我既寡实,彼亦多虚。而责人之无情,固无情也;而罪礼之无验,固无验也。

白话

有一种蕴含毒物可以降服万物的道术,用手臂相交、手指勾起为符。因此象征矫健气势的用鱼鳞为符,象征飞腾气势的用羽毛未符,象征骄横傲慢势态的用毛发为符,象征畏缩形态的用贝壳为符,所以知道象征弯拱屈折形态的用人为符。向别人拱手致意,别人也会向他拱手致意;向别人弯腰鞠躬,别人也会向他弯腰鞠躬,这是礼制的本来意义。这种意义发散开来就会有千万种符号,区别开来就会有千万种形态。叫别人去跳舞,就不是舞蹈了;迫使别人去祷祝,就不是祷祝了。自己不是实心实意,他人也就虚情假意。而责备他人无情的,自己本来也就无情;而怪罪他人礼节不周的,自己本来也就礼节不周。 

 

白话化书之78:善恶

原文

善恶 

为恶者畏人识,必有识者;为善者欲人知,必有不知者。是故人不识者,谓之大恶;人不知者,谓之至善。好行惠者恩不广,务奇特者功不大,善博奕者智不远,文绮丽者名不久。是以君子惟道是贵,惟德自守,所以能万世不朽。

白话

做坏事的人怕别人认出来,但肯定会有人认出来;做善事的人想让别人知道,但肯定会有不知道的。因此,做坏事不被别人认出来的,就称之为大恶;做善事不为人所知的。就称之为至善。喜欢实施恩惠的,其恩惠范围小;追求出奇效果的,功劳也不会大;善于下棋的不会有远大目光,用华丽辞藻做文章的,即使出名也是昙花一现。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道为至上,坚守自己的德行,所以能够万世不朽。 

 

卷五 食化

白话化书之79:七夺

原文

七夺 

一日不食则惫,二日不食则病,三日不食则死。民事之急,无甚于食,而王者夺其一,卿士夺其一,兵吏夺其一,战伐夺其一,工艺夺其一,商贾夺其一,道释之族夺其一,稔亦夺其一,俭亦夺其一。所以蚕告终而缲葛苎之衣,稼云毕而饭橡栎之实。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义,斯不义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用戚戚之礼,其何以谢之哉!

白话

一日不食就会疲惫不堪,二日不食就会发生疾病,三日不食就会导致死亡。百姓的事情之中,最急迫的莫过于饮食,然而国家君王掠夺一次,王公大臣掠夺一次,兵卒酷吏掠夺一次,战乱动荡掠夺一次,工矿艺技掠夺一次,富商大贾掠夺一次,儒道佛之族掠夺一次,丰年之年掠夺一次,歉收之年掠夺一次。所以织布的蚕丝用尽,百姓不得不用葛苎为衣,收获的粮食被掠夺一空,百姓不得不以橡栎果实充饥。君王的刑罚道理不公平,而且是极端的不公平;道德高深的人助纣为虐,而且是极端的不义。因而用诚恳的仁爱,用亲朋之间的礼节,怎么能够洗刷掉罪过呢? 

 

白话化书之80:巫像

原文

巫像 

  为巫者鬼必附之,设像者神必主之,盖乐所响也。戎羯之礼,事母而不事父;禽兽之情,随母而不随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盖乳哺之教也。虎狼不过于嗜肉,蛟龙不过于嗜血,而人无所不嗜。所以不足则斗,不与则叛,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食之道非细也。

白话

有巫术的人鬼必然会附到他的身上,设立神像的人神必然会为他做主,这道理就像拨动乐器发出响声一样。戎羯等西北少数民族的礼制,只孝敬母亲而不孝敬父亲;禽兽之间,只随母而不随父;平常人遇到痛苦时,呼唤母亲而不呼唤父亲,这都是母亲哺乳教养的原因。虎狼只不过是嗜肉,蛟龙只不过是嗜血,而人却无所不嗜。所以,食物不足就引发争斗;得不到食物就叛乱,鼓动百姓的怨愤,激发壮士的愤怒。由此可知食物的作用不可忽视。 

 

白话化书之81:养马

原文

养马 

养马者主,而牧之者亲;养子者母,而乳之者亲。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禄也;子母非所爱,而爱之者哺也。驽马本无知,婴兒本无机,而知由此始,机由此起。所以有爱恶,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争而蓄奸诡。

白话

养马的人是马的主人,而牧马的人与马更亲近;扶养孩子的人是孩子的父亲,而哺乳的人与孩子更亲近。大臣听从君主命令并非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君主给与大臣的待遇;孩子之所以爱母亲,并非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母亲的哺乳。柔弱的马对人本来没有感觉,婴兒本来没有机谋变化之心,而马对人的感觉由此开始产生,婴儿的机心由此发起。所以有了爱与恶的分别,所以有了彼此的分别,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争斗,阴谋诡计不断积累。 

 

白话化书之82:丝纶

原文

丝纶 

  王取其丝,吏取其纶;王取其纶,吏取其綍。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挞;鞭挞不已,至于盗窃;盗窃不已,至于杀害;杀害不已,至于刑戮。欺罔非民爱而裒敛者教之,杀害非民愿而鞭挞者训之。且夫火将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贵其缓;虎将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觊其生。以斯为类,悲哉!

白话

君王夺取百姓的丝,官吏就夺取百姓的线;君王夺取百姓的线,官吏就夺取百姓的绳。不停的夺取下去,导致欺骗蒙蔽;不停的欺骗蒙蔽下去,导致鞭挞惩罚;不停的鞭挞惩罚下去,导致盗窃;不停的盗窃下去,导致杀害;不停的杀害下去,导致刑罚。欺罔并非是百姓故意而为的,而是聚敛民财的人迫使的,杀害并非是百姓愿意做的,而是鞭挞的人训练好出来的。在大火焚烧的威胁下被迫跳到水里,虽然知道不免一死,但却是可以缓上一些时间再死;面对吃人的老虎被迫跳下悬崖深谷,虽然知道跳下去可能会被摔死,但还是有一丝或许能够活命的希望。这与前面的情况类似,多么可悲啊。

綍(fú):绳索。

裒(póu):聚集。 

 

白话化书之83:奢僭

原文

奢僭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饥,耻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饱,愧之甚也。既起人之耻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笾玉豆,食之饰也;鼓钟戛石,食之游也;张组设绣,食之惑也;穷禽竭兽,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贵贱精粗,食之争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贫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兹而起,战伐由兹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白话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肯因自己饥饿向别人求告,是因自己饥饿而别人不饥饿感到耻辱;又不肯因自己饱食向别人显耀,是因自己已经饱食别人不饱食感到惭愧。既然引起了人的耻辱羞愧之心,必然会激起人的抱怨,这就是饮食带来的坏处。金丝编织的盛器和玉石制作的豆子,作为饮食的装饰;敲击钟鼓和响石,作为饮食期间的游戏;铺设华丽桌台,用来增加饮食的诱惑;力图把各种禽兽都变成食物,造成饮食的铺张浪费;食物味道的好坏,成为饮食之间的忿恨;食物的贵贱精粗,引起饮食之间的竞争。 想要精美的饮食这种欲望越强烈,就越想方设法去获得,穷人的饮食就越不足,富人对饮食就越不满足。所以奢侈由此而产生,战争由此而开始。能够使每个人的饮食都平等的,天下就达到大治。

注:

籩(biān):即笾。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品等的竹器。

戛(jiá):敲击石头。 

 

白话化书之84:燔骨

原文

燔骨 

嚼燔骨者,焦脣烂舌不以为痛;饮醇酎者,哕肠呕胃不以为苦。馋嗜者由忘于痛苦,饥穷者必轻于性命。痛苦可忘,无所不欺;性命可轻,无所不为。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饥求人之饥。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为乎叛?

白话

啃烤肉骨头的人,烫的唇舌起泡也不觉得疼痛;饮美酒的人,翻肠倒胃的呕吐也不觉得苦不堪言。嘴馋的人可以忘却痛苦,饥饿贫困的人必定不重视性命。可以忘却痛苦的人,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欺瞒;不怕死的人,无论什么事情都敢做。因此,君主将自己的欲望与百姓的欲望协调一致,将自己的饥饱与百姓的饥饱协调一致。君主愤怒就是百姓愤怒,君主抱怨是百姓抱怨。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天下哪里还会有叛乱呢?

注:

燔骨(fán gǔ):烤肉中的骨头。 

网聊:

从身体痛苦带来性情变化,推演社会动荡原由。如果将燔骨和醇酎替换成道,将君主替换成自己的意识,将百姓替换成自己的身体,这篇文章会是什么含义呢?

 

白话话书之85:食迷

原文

食迷 

民有嗜食而饱死者,有婪食而鲠死者,有感食而义死者,有辱食而愤死者,有争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所以务禄,禄所以务食;贾所以务财,财所以务食。而官以矫佞馋讟而律死者,贾以波涛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务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迁怨于辈流,归咎于江海,食之迷也。

白话

有贪吃而被撑死的,有暴食而被噎死的,有为食物所感动赴义而死的,有被食物所侮辱而气愤致死的,有为争夺食物斗殴而死的,对此众人或许会嗤之一笑。殊不知当官的之所以追求待遇,是因为待遇可以换来美食;商人之所以追求钱财,时因为钱财可以换来美食。当官的因奸佞谗言诽谤而依照刑律处死,经商的因船沉江海而溺死,至死不知所追求的事情发端是什么,不知为何而死的原因是什么,因而当官的将原因迁怒于同僚的排挤迫害,经商的将原因归咎于波涛无常,这都是陷于饮食迷惑中而已。

讟(dú):诽谤。 

 

白话化书之86:战欲

战欲 

  食之欲也,思盐梅之状,则辄有所咽而不能禁;见盘肴之盛,则若所吞而不能遏。饥思啖牛,渴思饮海。故欲之于人也如贼,人之于欲也如战。当战之际,锦绣珠玉不足为富,冠冕旌旗不足为贵,金石丝竹不闻其音,宫室台榭不见其丽。况民复常馁,民情常迫,而论以仁义,其可信乎?讲以刑政,其可畏乎?

    白话

食欲,一想到盐制梅子,就会忍不住的咽口水;一看见盘中美食,也会忍不住咽口水。饥饿的时候想要有像一头牛那么多的东西来吃,干渴的时候想要有像大海一样多的水来喝。因此,食欲对于人来说就像是贼,而人对于食欲来说就像是战斗。在战斗的时候,对战斗的人来说即使拥有锦绣珠玉不算富有,即使佩有冠冕旌旗也不为尊贵,即使乐器演奏也听不到声音,即使面对宫室台榭也看不见它的瑰丽。更何况百姓常常处于饥饿状态,百姓的心情愿望常常非常急迫,用仁义说教,有谁会相信呢?用刑罚政令威胁,有谁会害怕呢? 

 

白话化书之87:胶竿

原文

胶竿 

  执胶竿捕黄雀,黄雀从而噪之;捧盘食享乌鸟,乌鸟从而告之。是知至暴者无所不异,至食者无所不同。故蛇豕可以友而群,虎兕可以狎而驯,四夷可以率而宾。异族犹若此,况复人之人。

白话

手执粘胶长竿捕捉黄雀,黄雀跟着他喧哗;手捧盛着食物的盘子喂鸟,鸟雀跟着他并奔走相告。于是可以知道,用暴力手段则会群起反抗,用食物手段则会众人跟随。因此,用食物的方法去做,毒蛇野猪也可以与我友好的相处,猛虎也可以与我游戏并被驯服,不开化的落后民族也可以向我臣服。动物和其他的民族都可以这样,更何况我们自己民族的人呢? 

 

白话化书之88:庚辛

原文

庚辛 

庚氏穴池,构竹为凭槛,登之者其声“策策”焉。辛氏穴池,构木为凭槛,登之者其“堂堂”焉。二氏俱牧鱼于池中,每凭槛投饥,鱼必踊跃而出。他日但闻“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饵亦踊跃而出,则是庚氏之鱼可名“策策”,辛氏之鱼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白话

庚姓人家挖掘池塘,用竹子做成栅栏和踏板,踩踏上去发出“策策”的声音;辛姓人家挖掘池塘,用木头做成栅栏和踏板,踩踏上去发出“堂堂”的声音。两户人家都在池塘中养鱼,每次到栅栏边上去投饵料,鱼儿必定踊跃而出。他日只要听到“策策”“堂堂”之声,不投饵鱼儿也会踊跃而出,则是庚氏养的鱼可以叫做 “策策”,辛氏养的鱼可以叫做“堂堂”。这就是用食物教化的结果。 

网聊:

比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早了1000多年。

比巴甫洛夫深刻了许多。

很可惜,至今还不被人理解谭峭此段话意思何在。

一代又一代过去。草民,还有当上未当上的皇帝,就是那鱼儿,

那喂鱼的人是谁呢?

 

白话化书之89:兴亡

原文

兴亡 

疮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饥谓之疮,比饿谓之火,盖情有所切也。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垢无殊,而人常食之。饱犹若是,饥则可知。苟其饥也无所不食,苟其迫也无所不为。斯所以为兴亡之机。

白话

疮是人身上的痛苦,火是令人着急的事情,而百姓将饥比喻为疮,将饿比喻为火,都是因为贴切。鲍鱼与腐烂的尸体一样,鱁鮧与脚丫赏的污垢没有什么差别,而人们常常吃这种东西。饱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就可以知道饥饿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如果到了饥饿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敢吃,如果到了被逼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情都敢做。所以,这就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

注:

鱁鮧 (zhú yí):鱼鳔﹑鱼肠用盐或蜜渍成的酱。 

网聊:

夫鲍鱼与腐尸无异,鱁鮧与足垢无殊,而人常食之。

注意了;千年前的谭峭早已论述;鲍鱼的味道其实是腐尸的味道。吾辈千元一只的鲍鱼不吃也罢。

实际上想想也是。酒的初尝,味道如何?还有香烟。更莫提海洛因。

老老实实享受我们白菜萝卜的大餐吧。清香又养体,得来全不费工夫。道之恩赐也。

白话化书之90:雀鼠

原文

雀鼠 

人所以恶雀鼠者,谓其有攘窃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谓其怀盗贼之心。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不得不恶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夫剜其肌、啖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夺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馁也由夺其哺。呜呼,惜哉!

白话

人们之所以憎恶老鼠麻雀,说它们有偷窃行为;老鼠和麻雀之所以不相信人们,说人们有抢劫偷盗之心。上层因为食物而欺辱下层,下层的人们因为食物而欺骗上层。上层不得不憎恶下层,下层不得不疑心上层,各有所关心的事情。用刀剜他的筋骨,吃他的肉,他不得不哭号;扼住他的咽喉,抢夺他的食物,他不得不愤怒。百姓的贫瘠就像被剜了筋骨,百姓的饥饿就像被夺了食物。真令人叹息啊。 

 

白话化书之91:无为

原文

无为 

牛可使之驾,马可使之负,犬可使之守,鹰可使之击,盖食有所感也。猕猴可使之舞,鹦鹉可使之语,鸱鸢可使之死斗,蝼蚁可使之合战,盖食有所教也。鱼可使之吞钩,虎可使之入陷,雁可使之触纲,敌国可使之自援,盖食有所利也,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卫,高尚可使之屈折,夷狄可使之委伏,盖食有所奉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暨乎万族,皆可以食而通之。我服布素则民自暖,我食葵藿则民自饱。善用其道者,可以肩无为之化。

白话

可以使牛来拉车,可以使马来驮物,可以使狗来看家,可以使鹰来捕猎,这都是食物对这些动物对所产生的感化。可以使猕猴舞蹈,可以使鹦鹉说话,可以使鸱鸢死斗,可以使蝼蚁交战,都是用食物训练出来的。可以使鱼吞钩,可以使老虎掉入陷井,可以使大雁投罗网,可以使敌国自己牵制自己,都是食物方面有利可图的原因。可以使天地沟通,可以使神明来护卫,可以使高尚的人屈折,可以使蛮夷之族降伏,都是因为食物需要有俸禄。因此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甚至于所有生灵族类,都可以用食物来沟通。君主穿着粗布衣服,则百姓自然就有御寒衣物,君主以葵藿为食物,则百姓自然无饥饿之忧。善于按照衣食之需这样的道理管理的,就可以肩负起用无为来教化百姓的重任。

注:

葵藿(kuí huò):葵为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腌制,称葵菹菜名。藿为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藿指粗劣的食物。 

 

白话化书之92:王者

原文

王者 

猎食者母,分乳者子。全生者子,触纲者母。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王者衣缨之费、盘肴之直,岁不过乎百万,而封人之土地,与人之富贵,百万之百万。如咂王之肌,如饮王之血。乐在于下,怨在于上,利归于众,咎归于王。夫不自贵,天下安敢贵;不自富,天下安敢富?

白话

捕猎食物的是父母,分享食物的是孩子。遇到危险,逃生的是孩子,顶缸的是父母。父母并不觉得是受到孩子的拖累,孩子并不知道父母受到的苦难。君王用于服饰和饮食上面的花费,一年下来不过百万,而分给他人的土地、赏给他人的财富,价值是君王每年花费的百万倍。这就像割君王的肉,喝君王的血。欢欣喜悦的是众人,受到抱怨的是君王,利益归于众人,罪责归于君王。因此,若君王自己不得到尊贵,天下谁敢得到尊贵?君王自己不富足,天下谁敢富足? 

 

白话化书之93:鸱鸢

原文

鸱鸢 

有智者悯鸱鸢之击腐鼠,嗟蝼蚁之驾毙虫,谓其为虫不若为人。殊不知当歉岁则争臭毙之尸,值严围则食父子之肉。斯豺狼之所不忍为,而人为之,则其为人不若为虫。是知君无食必不仁,臣无食必不义,士无食必不礼,民无食必不智,万类无食必不信。是以食为五常之本,五常为食之末。苟王者能均其衣,能让其食,则黔黎相悦,仁之至也;父子相爱,义之至也;饥饱相让,礼之至也;进退相得,智之至也;许诺相从,信之至也。教之善也在于食,教之不善也在于食。其物甚卑,其用甚尊;其名尤细,其化尤大。是谓无价之宝。

白话

聪明的人为那些以腐烂老鼠为食物的鹰隼而感到怜悯,为那些运送死掉的虫子为食物的蝼蚁叹息,感叹到做虫子真是不如做人啊。殊不知人类在歉收年景也有争夺发臭的死尸为食物的情况,在严寒围困境况下也有父与子相互被当做食物的情况。连豺狼也不忍心做的事情而人类却可以做,从这点上看做人还不如做虫子啊。于是可以知道,君主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必然会残暴,大臣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必然会邪恶,士大夫阶层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必然粗野,百姓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必然会愚昧,不论哪种民族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必然没有诚信可言。因此,食物是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根本,而五常则只是食物的末梢。若君王能够均让出衣物和食物,则百姓就会由衷喜悦,这就有了仁爱;父子相互爱护,就有了义气;在饥饿的时候相互谦让,就有了礼节;随着情况变化进退有据,就有了智慧;做出许诺并兑现许诺,就有了诚信。教化百姓的好处在于食物,教化百姓不好的地方也在于食物。食物作为东西来说甚为卑贱,但是其作用来说甚为尊贵;食物的名字很细微,但是在万物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很大,可以称作无价之宝了。

注:

黔黎(qiánlí):百姓 

 

卷六 俭化

白话化书之94:太平

原文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家,盖失于不简也。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莫过乎俭。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则仁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白话

水和火这两样东西,是人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用的不对,就会毁灭家园,原因在于使用方法的过于繁杂。饮食是人们常常吃的东西,吃的不对,就会导致死亡,原因在于饮食方面没有节制。礼节的错误在于过于繁琐,音乐的错误在于惑乱。繁琐和惑乱就像水一样,一去不复返,若要挽救,最好的方法就是节俭。节俭,就是每个人都获得同样的食物。食均自然就会产生仁爱和救危济困,有了仁爱和救危济困仁义自然就会礼乐有序,礼乐有序百姓自然就没有抱怨,百姓不抱怨自然就不会引起天神发怒,这就是太平盛世。 

 

白话化书之95:权衡

原文

权衡 

服絺綌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不饥,而饭之黍稷愈饥。是故我之情也,不可不虑;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见负石者则乐于负塗,见负塗者则乐于负蒭。饥寒无实状,轻重无必然,皆丰俭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则民心重,我负轻则民负轻。能至于俭者,可以与民为权衡。

白话

穿粗布衣服的人不感到寒冷,穿绸缎衣服的人就越是感到寒冷;吃粗茶淡饭的人不感到饥饿,吃美食佳肴的人就越是感到饥饿。因此我自己的感受,不可不虑;而百姓的心里怎么想的,不可不防。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的心理,见到别人背着石头,对自己背着木器就没有怨言,见到别人背着木器,对自己背着饲草就没有怨言。饥饿或寒冷没有用来判别的实实在在的标准,轻与重也没有必然或绝对的说法,都是由丰收与歉收相互比较,别人与自己相互比较而定。因此,自己的心里看重的,百姓的心里必然也是看重的,自己负担轻的百姓负担也就轻。能够用节俭来约束自己的,就可以胜任百姓的长官。

注:

絺綌(chīxì):絺-细葛布;綌-粗葛布。都是将葛经过浸渍煮沦的加工法制成的。絺綌,指葛布衣服。

藜藿(lí huò):野菜

黍稷(shǔ jì):五谷

蒭(chú):喂牲畜的草

权衡:权力 

 

白话化书之96:礼道

原文

礼道 

礼贵于盛,俭贵于不盛;礼贵于备,俭贵于不备;礼贵于簪绂,俭贵于布素;礼贵于炳焕,俭贵于寂寞。富而富之愈不乐,贵而贵之愈不美,赏而赏之愈不足,爱而爱之愈不敬。金玉者,富之常;官爵者,贵之常。渴饮则甘,饥食则香。夫惟俭,所以能知非常。

白话

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隆重,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不隆重;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完备,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不完备;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官员服饰,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粗布衣服;对于礼节来说最注重的是鲜明华丽,对于节俭来说最注重的是清静恬淡。越是富裕越觉得不快乐,越是重视越觉得不好,越是欣赏越觉得不满足,越是爱越是不尊敬。金银珠玉对富人来说习以为常,高官厚禄对地位尊贵的人来说习以为常。干渴的时候饮水就会觉得甘美,饥饿的时候吃东西就会觉得香甜。因此,只有节俭,才能够品味。

注:

簪绂(zān fú):冠簪和缨带。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 

 

白话化书之97:食象

原文

食象 

观食象者食牛不足,观戴冕者戴冠不足。不足有所自,不廉有所始。是知王好奢则臣不足,臣好奢则士不足,士好奢则民不足,民好奢则天下不足。夫天下之物十之,王好一,民亦一;王好五,民亦五;王好十,民亦十。以十论之,则是十家为一家,十国为一国,十天下为一天下,何不弊之有!

白话

看到吃大象的,就对自己吃牛感到不满足,看到戴王冕的,就对自己戴的官帽不满足。不满足的心理滋生,不廉洁的事情就开始了。于是可以知道,君王喜好奢侈,则下面大臣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滋生不满足;大臣喜好奢侈,则下面士大夫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滋生不满足;士大夫喜好奢侈,则下面百姓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滋生不满足;百姓喜好奢侈,则天下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匮缺。比如将天下的东西分为十种,若君王喜好其中一种,百姓也喜好这一种;若君王喜好其中五种,百姓也喜好这五种;若君王喜好十种,百姓也喜好十种。还是用十来比方,则是十家为一家,十国为一国,十个天下为一个天下,还会有什么地方没有弊端的呢。 

 

白话化书之98:民情

原文

民情 

其夫好饮酒者,其妻必贫。其子好臂鹰者,其家必困。剩养一仆,日饭三瓯,岁计千瓯。以一岁计之,可享千兵。王者岁率是享,则必告劳而聚怨,病在于增不在于损。王驾牛车,民骄于行;王居士陛,民耻于平。杜之于渐,化之于俭。所以见葛藟不足者,则乐然服布素之衣;见窳杯而食者,则欣然用陶匏之器,民之情也。

白话

丈夫好饮酒,妻子必然贫穷。孩子喜好架鹰隼的,家里必然困苦。家中多养一个仆人,每天需要三钵饭食,一年下来就是一千余钵饭食。按一年计算,就可以够千名兵士一餐。君王每年都率领许多这样的人消耗饭食,就必然会有人诉苦从而聚积民怨,其毛病在于花费的增加而不在于人数的减少。君王驾着牛车出行,百姓就会对自己步行自豪;君王居住豪宅,百姓就会为自己居住平常而羞愧。防范弊病要从微小的事情开始,最后转化落实到节俭上。看见穿着藤葛衣服的,就会对自己粗布衣服感到欣然,见到用粗劣器物来饮食的,就会对自己的陶器感到高兴。这就是民情。

注:

藟(lěi):藤;葛类蔓草

窳(yǔ):粗劣 

 

白话化书之99:悭号

原文

悭号 

世有悭号者,人以为大辱,殊不知始得为纯俭之道也。于己无所与,于民无所取。我耕我食,我蚕我衣。妻子不寒,婢仆不饥。人不怨之,神不罪之。故一人知俭则一家富,王者知俭则天下富。 

白话

世上有人外号吝啬,人们都以为对他是很大的侮辱,殊不知他已经得到纯正的节俭之道。对自己一无所给,对他人一无所求。自己耕作自己获取饭食,自己养蚕自己织布穿衣。妻子有衣服穿不会寒冷,仆人婢女有饭食不会饥饿。别人不对他抱怨,神仙不对他降罪。因此可知,一人懂得节俭则一家富裕,君王懂得节俭则天下富裕。 

 

白话化书之100:君民

原文

君民 

君之于民,异名而同爱。君乐驰骋,民亦乐之;君喜声色,民亦喜之;君好珠玉,民亦好之;君嗜滋味,民亦嗜之。其名则异,其爱则同。所以服布素者,爱士之簪组;服士之簪组者,爱公卿之剑佩;服公卿之剑佩者,爱王者之旒冕,是故王者居兆民所爱之地,不得不虑也。况金根玉辂夺其货,高台崇榭夺其力,是贾民之怨,是教民之爱。所以积薪聚米,一岁之计,而易金换玉,一日之费,不得不困,不得不俭。

白话

君王和百姓,名称不同而爱好是相同的。君王喜好骑马,百姓也喜欢骑马;君王喜好曲乐美色,百姓也喜欢曲乐美色;君王喜好珍珠宝玉,百姓也喜欢珍珠宝玉;君王喜好美食,百姓也喜欢美食。名称不同而爱好相同。所以穿粗布衣服的,喜欢士大夫的冠簪和冠带;穿有冠簪和冠带衣服的,喜欢王公大臣的佩剑;穿有佩剑衣服的,喜欢君王戴的王冠。因此君王是处于全民所最喜欢的地位,不得不多虑。况且君王的金银器物和宝玉装饰的车驾是靠掠夺百姓财物获得的,楼台殿宇是靠驱使百姓力量建成的,因此招致百姓的怨恨,教会百姓喜欢的东西。积聚柴薪米粮可以维持百姓一年生计,而将这些柴薪米粮换成金银珠玉,只够一天的花费,所以不得不困苦,不得不节俭。

注:

贾:招惹。 

 

白话化书之101:乳童

原文

乳童 

乳童拱手,谁敢戏之,岂在乎黼黻也。牧竖折腰,谁敢背之,岂在乎刑政也。有宾主之敬,则鸡黍可以为大享,岂在乎箫韶也。有柔淑之态,则荆苎可以行妇道,岂在乎组绣也。而王者之制,设沟隍以御之,陈棨戟以卫之,蓄粟帛以养之,张栏槛以远之。盖有机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张俭之机,民自不欺;用俭之私,我自不疑。夫俭者,可以为大人之师。

白话

儿童向人拱手行礼,没有人敢去戏弄他,更不在乎幼童是否穿着华美衣服。牧童躬身施礼,没有人敢不理不睬转身就走,更不在乎刑罚以及各项政令是怎样规定的。有了宾主礼仪的尊敬,即使仅仅以谷物和鸡肉为食物也可以成为盛宴,更不在乎是否有伴舞伴歌。有了柔美贤淑的气质,则即使身上穿着粗布衣服也可以胜任为人之妇的本分,更不在乎是否能刺绣女红。然而君王设立的制度,环城挖沟壕来防御,装备军队来护卫,积蓄米粮布帛来养军队,设栅栏将自己和百姓远远的隔绝开来。这些设置都因为君王对百姓使用了计谋,因而不得不把自己藏起来;因为君王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因而不得不对百姓采取防御。如果能将计谋用于节俭,就不用担心百姓的不平;如果能对自己节俭,就不用怀疑他人。因此,节俭的人可以作为官员们的楷模。

注:

黼黻(fǔ fú)泛指礼服上所绣的华美花纹。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

棨(qǐ)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 

 

白话化书之102:化柄

原文

化柄 

俭于听可以养虚,俭于视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气,俭于私可以护富,俭于公可以保贵,俭于门闼可以无盗贼,俭于环卫可以无叛乱,俭于职官可以无奸佞,俭于嫔嫱可以保寿命,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知俭可以为万化之柄。

白话

节省用于听的精力可以涵养空虚之性,节省用于看的精力可以涵养意识,节省用于说话的精力可以涵养生命元气,节俭用于自己可以富足,节俭用于公事可以保障声誉,节俭用于自家门庭可以免除盗贼光顾,节俭用于安全护卫可以免除叛乱祸患,节俭用于官场可以避免奸佞之人,节俭用于内室可以延年益寿,节俭用于心里可以跳出生死。因此得知,节俭是控制所有变化的根本所在。 

 

白话化书之103:御一

原文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谓之一。夫万道皆有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五,五能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盖简而出自简之,其言非玄而人自玄之。是故终迷其要,竟惑其妙。所以议守一之道,莫过乎俭;俭之所律,则仁不荡,义不乱,礼不奢,智不变,信不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 

白话

君王都知道掌握了一,也就是掌握了事情的根本,就可以统治天下,但是君王都不知道什么才能算是一。各种事物中都包含有各自的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穿仁义礼智信这五者,仁义礼智信这五者能综合成为一。能得到这个一的人,就可以成为统治天下的君王。其中的道理是很简单的,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过是从更简单的事情中得出来的;用语言表达起来也并不玄奥,不过人们自己把它弄得玄奥无比。因此人们终日陷于迷局想要找出其中的关键,并且被其中的奥妙所蛊惑无法自拔。所以要说起守一的道理,不过就是节俭的道理而已。在节俭的约束下,仁爱严谨,正义公正,礼节简洁,智慧稳固,诚信坚定。因此,心里有了主见,管理就有了依据;管理有了依据,百姓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东西。 

 

白话化书之104:三皇

原文

三皇 

君俭则臣知足,臣俭则士知足,士俭则民知足,民俭则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无贪财,无竞名,无奸蠹,无欺罔,无矫佞。是故礼义自生,刑政自宁,沟垒自平,甲兵自停,游荡自耕,所以三皇之化行。

白话

君王节俭,则王公大臣就会知足;王公大臣节俭,则士大夫阶层就会知足;士大夫阶层节俭,则百姓就会知足;百姓节俭,天下就会知足。天下知足,所以就没有贪财,就没有争夺名誉地位,就没有奸佞和蠹虫,就没有欺上瞒下,就没有无理取闹和巧言谄媚。因而礼节和公正自然就产生出来,刑罚和政令自然就没有用处,用来隔离君王和百姓的沟壕自然就会被填平,军队自然就解散,游荡不定的人们自然就会从事耕作,所以尧舜禹时代的民风民情自然就会推广流行。 

 

白话化书之105:天牧

原文

天牧 

奢者三岁之计,一岁之用;俭者一岁之计,三岁之用。至奢者犹不及,至俭者尚有馀。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馀。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奢者好亲人,所以多过,俭者能远人,所以寡祸。奢者事君必有所辱,俭者事君必保其禄。奢者多忧,俭者多福,能终其俭者,可以为天下之牧。

白话

奢侈的人可以支撑三年生活的花费,一年就用光了;节俭的人可以支撑一年的花费,支撑了三年。对奢侈的人来说不够用的,对节俭的人来说还有富余。奢侈的人虽然富裕但是总是不够用,节俭的人虽然贫穷但是总是有富余。奢侈的人心底常常是贫乏的,节俭的人心底常常是富足的。奢侈的人热衷与别人打交道,所以多有过失;节俭的人不热衷与别人打交道,所以能够远离祸患。奢侈的人为君王做事情必然会受到耻辱,节俭的人为君王做事情肯定会保障自己的俸禄。奢侈的人多忧,节俭的人多福。以节俭律己并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就可以成为全天下的主人。 

 

白话化书之106:雕笼

原文

雕笼 

悬雕笼、事玉粒养黄雀,黄雀终不乐。垂礼乐、设赏罚教生民,生民终不泰。夫心不可安而自安之,道不可守而自守之,民不可化而自化之。所以俭于台榭则民力有馀,俭于宝货则民财有馀,俭于战伐则民时有馀。不与之由与之也,不取之由取之也。海伯亡鱼,不出于海;国君亡马,不出于国。

白话

悬挂精雕细琢的笼子,用珠玉一样的谷粒喂养黄雀,黄雀终日无欢。悬挂礼乐之教的笼子,设置赏罚刑律来管理百姓,百姓终日心里不安泰。心不可以用外力安抚,而只可以靠自己安抚;道不可以用人来守护,而只可以靠自身来守护;百姓不可以用外力强行改变,而只可以靠自己改变。所以在建筑楼台亭榭上节俭,则百姓的物力就会有富余;在珠宝上节俭,则百姓的财力就会有富余;在征战上节俭,则百姓的时间就会有富余。不给就像给了一样,不拿就像拿了一样。海神丢失了鱼,丢失的鱼不会出了大海的范围;国君丢失了马,丢失的马不会出了国家的范围。 

 

白话化书之107:礼要

原文

礼要 

夫礼者,道出于君而君由不知,事出于职而职由不明。儒者栖山林,敬师友,穷理乐,讲本末。暨乎见羽葆车辂之状,钟鼓箫韶之作,则矍然若鹿,怡然若豕;若醉于酒,若溺于水,莫知道之本,莫穷礼旨。谓弓为弧,则民不知矣;谓马为驷,则民莫信矣。所以数乱于多,不乱于少;礼惑于大,不惑于小。能师于俭者,可以得其要。

白话

礼仪,是由君王颁布的,但是君王并不清楚礼仪的原由;礼仪是由专门掌管礼仪的人负责的,但是这些人并不知道掌管的这些礼仪是什么。学问高深的大儒,居住在山林之中,尊敬老师和朋友,研究数理和音乐,探讨宇宙万物的过去和未来。一见到帝王的车马旌旗仪仗,就惊厥而起,像受到惊吓的鹿一样;一听见钟鼓琴箫的音乐声音,就怡然自得,像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山猪一样。就像饮酒大醉,就像入水被溺,也不清楚道的根本在哪里,也不去探求礼仪的要旨在哪里。把弓命名为弧,则众人都不知道弧是什么东西;把马命名为驷,则百姓都不知晓驷为何物。所以,数字多了就会乱,数字少了就不会乱;礼仪规模大了就会令人迷惑,小了就不会令人迷惑。能够以节俭为老师,就可以掌握礼仪的要旨。

注:

羽葆(yǔ bǎo):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

矍然(jué rán):惊惧

信:知晓。 

 

白话化书之108:清净

原文

清静 

奢者好动,俭者好静;奢者好难,俭者好易;奢者好繁,俭者好简;奢者好逸乐,俭者好恬淡。有保一器毕生无璺者,有挂一裘十年不毙者。斯人也可以亲百姓,可以司粟帛,可以掌符玺,可以即清静之道。

白话

奢侈的人喜欢交际,节俭的人喜欢清静;奢侈的人喜欢难得的东西,节俭的人喜欢容易得到的东西;奢侈的人喜欢繁复,节俭的人喜欢简单;奢侈的人喜欢逸乐,节俭的人喜欢恬淡。有的人能够让陶瓷器物使用一辈子而没有一点裂纹,有的人能够让裘皮衣物挂上十年也毫不损坏。这样的人可以与百姓沟通,可以掌管米粮布匹,可以掌握国家大权,可以跻身于大道。

注:

璺(wèn):微小的裂纹。 

白话化书之109:损益

原文

损益 

夫仁不俭,有不仁;义不俭,有不义;礼不俭,有非礼;智不俭,有无智;信不俭,有不信。所以知俭为五常之本,五常为俭之末。夫礼者,益之道也;俭者,损之道也。益者损之旨,损者益之理。礼过则淫,俭过则朴。自古及今,未有亡于俭者也。

白话

行仁爱之举的如果不节俭,就会产生不仁的事情;行义之举的如果不节俭,就会产生不义的事情;行礼仪之举的如果不节俭,就会产生违背礼仪的事情;行智谋之举的如果不节俭,就会出现愚蠢的事情;行诚信之举的如果不节俭,就会产生欺骗。所以,节俭为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根本所在,而五常则是节俭的末梢。礼仪,就是不断的增加,节俭,就是不停的减少。礼仪要增加的东西就是节俭要减少的东西,节俭要减少的东西,就是礼仪要增加的东西。礼仪过度则出现不合乎礼仪的事情,节俭过度则回归朴素。自古及今,还从来没有国家是由于节俭而亡国的。 

白话话书之110:解惑

原文

解惑 

谦者人所尊,俭者人所宝。使之谦必不谦,使之俭必不俭。我谦则民自谦,我俭则民自俭。机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恶行之者惑,是故为之文。

白话

谦虚的人被人尊重,节俭的人被人珍惜。强迫这个人去谦虚的,这个人肯定是不谦虚的;强迫这个人去节俭的,这个人肯定是不节俭的。自己谦虚了则百姓必然就谦虚,自己节俭了,百姓就必然会节俭。关键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别人,根本在于君王而不在于百姓。由于对世人各种各样惑乱的行为感到不齿,所以就写了这篇文章。 

 

尾声

万见归一:

《化书》共计108篇,9月起迄今全部白话完了。尽管对每一篇的内容经过再三理解后才白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未必能够满足每个人。

通过白话,我有两个收获:

一是白话的过程就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108篇的白话就是从头至尾的交流,对心性的改善作用很明显。这其中的妙处远非断章所能得到的。

二是白话的过程中对自己毅力的锻炼。我的白话回帖很少,常有零回帖,幸而版主川洛子等慧眼识珠给予鼓励。与那些热门话题数十数百回帖相比,近乎没有鼓励与支持。这种情形类似修行的过程。排除外界影响,做事情有始有终才能有结果。

以上就是抛砖引玉了。

 

川洛子:

一百零八张,一百单八将。

自始至终圆满结束。

圆满,自有张力在,就像浑圆功,是力的整体,整体的力。

感谢归一先生,将整个谭峭系统的介绍给我们,是一次极难得的学习机会。

很多名人推荐谭峭。本会长胡孚琛就极力赞赏谭峭。

今天终于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委。

 

谭峭,又一次给我们展示了道学思想之深厚的宝藏。让我们尽情采摘。

 

 

此贴当加精高亮。谢楼主。

致敬谭峭先人。

 

道者若愚:

从头读到第108篇,受教有益,把其中的重要篇段已节选到我的"论道物辨证辨病法"的书稿中,对当前社会上非常必要,已经印出了样书,在进一步的精改过程中,承蒙归一先生的用心劳苦功高了.其前没有发表见解,为的是让一心一意地完成楼主的佳译成功.在此以示祝贺.

 

沧海笑:

万见归一先生真是有心人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学日益即道日损,损益相生,损益转换,益中见损,损即道现。

 

万见归一:

能入各位法眼,甚幸。另有需要全文者请留言,无条件。身体最终也是要弥散于天地间,更何况区区几个字。


anzhihe 安志合个人博客,版权所有 丨 如未注明,均为原创 丨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s://chegva.com/273.html |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