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使用教程


rsync文件同步

rsync是Unix下的一款应用软件,它能同步更新两处计算机的档案与目录,并适当利用差分编码以减少数据传输。rsync中一项与其他大部分类似程式或协定中所未见的重要特性是镜像对每个目标只需要一次传送。rsync可拷贝/显示目录属性,以及拷贝档案,并可选择性的压缩以及递归拷贝。

比如网站搬家只需要使用一行命令,填入系统密码即可。同步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夹到本地,如果本地有的文件,远程没有,则删除之,保持本地与服务器文件同步。
rsync -rave "ssh -p 22 -l root" --delete 192.168.0.200:/www/web/ /www/web/

在常驻模式(daemon mode)下,rsync默认监听TCP 873,以原生rsync传输协定或者透过远程shell如RSH或者SSH伺服档案。SSH情况下,rsync用户端执行程式必须同时在本地和远程机器上安装。

Rsync 的特色:

1.    快速:第一次同步时 rsync 会复制全部内容,但在下一次只传输修改过的文件。

2.    安全:rsync 允许通过 ssh 协议来加密传输数据。

3.    更少的带宽:rsync 在传输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压缩及解压缩操作,因此可以使用更少的带宽。

4.    特权:安装和执行 rsync 无需特别的权限

基本语法:rsync options source destination

源和目标都可以是本地或远程,在进行远程传输的时候,需要指定登录名、远程服务器及文件位置

样例:

1 在本地机器上对两个目录进行同步
rsync -zvr /var/opt/installation/inventory/ /root/temp
参数:

1.    -z 开启压缩

2.    -v 详情输出

3.    -r 表示递归

2 利用 rsync -a 让同步时保留时间标记

rsync 选项 -a 称为归档模式,执行以下操作

1.    递归模式

2.    保留符号链接

3.    保留权限

4.    保留时间标记

5.    保留用户名及组名

rsync -azv /var/opt/installation/inventory/ /root/temp/

3 仅同步一个文件

rsync -v /var/lib/rpm/Pubkeys /root/temp/

4 从本地同步文件到远程服务器

rsync -avz /root/temp/ root@192.168.200.10:/home/root/temp/
就像你所看到的,需要在远程目录前加上 ssh 登录方式,格式为 username@machinename:path

5 同步远程文件到本地

和上面差不多,做个相反的操作
rsync -avz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同步远程服务器上的文件夹到本地,如果本地有的文件,远程没有,则删除之。
rsync -rave "ssh -p 22 -l root" --delete 192.168.0.200:/www/web/ /www/web/

6 同步时指定远程 shell

用 -e 参数可以指定远程 ssh ,比如用 rsync -e ssh 来指定为 ssh
rsync -avz -e ssh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7 不要覆盖被修改过的目的文件
使用 rsync -u 选项可以排除被修改过的目的文件
rsync -avzu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8 仅仅同步目录权(不同步文件)
使用 -d 参数
rsync -v -d root@192.168.200.10:/var/lib/

9 查看每个文件的传输进程
使用 --progress 参数
rsync -avz --progress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10 删除在目的文件夹中创建的文件
用 --delete 参数
rsync -avz --delete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11 不要在目的文件夹中创建新文件
有时能只想同步目的地中存在的文件,而排除源文件中新建的文件,可以使用 --exiting 参数
rsync -avz --existing root@192.168.1.2:/var/lib/rpm/

12 查看源和目的文件之间的改变情况

用 -i 参数
rsync -avzi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输出结果中在每个文件最前面会多显示 9 个字母,分别表示为
> 已经传输
f 表示这是一个文件
d 表示这是一个目录
s 表示尺寸被更改
t 时间标记有变化
o 用户被更改
g 用户组被更改

13 在传输时启用包含和排除模式
rsync -avz -
-include ‘P*’ --exclude ‘*’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14 不要传输大文件

使用 -- max-size 参数
rsync -avz --max-size=’100K’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15 传输所有文件

不管有没有改变,再次把所有文件都传输一遍,用 -W 参数
rsync -avzW root@192.168.200.10:/var/lib/rpm/ /root/temp



使用常驻模式,让备份服务器自动获取增量备份。
rsync
软件一般系统都会自带,如果没有自带请自行安装即可。安装完毕后我们开始配置.

大致流程:1、建立配置文件  2、设置权限 3、添加排除的文件夹或文件 4、启动rsync的daemon mode

配置文件:
1、rsync的主配置文件。
/etc/rsync/rsyncd.conf
配置文件内容为: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read only = true

transfer logging = true

max connections = 10

slp refresh = 300

hosts allow = 8.8.8.8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d.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log format = %h %o %f %l %b

 

[web]

path = /www/web

comment = Mirror to us backup server

read only = true

list = false

auth users = zhangshan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conf

#exclude from = /etc/rsync/exclude.txt

 

[mysql]

path = /www/mysql

comment = Mirror to us MySql backup server

read only = true

list = false

auth users = zhangshan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conf

2、rsync的验证密码配置文件
mkdir /etc/rsync
vim /etc/rsync/pass.conf
填入用户名密码
zhangshan:zspassword
设置密码文件(/etc/rsync/pass.conf)的权限为600
chmod 600 /etc/rsync/pass.conf

3、目录排除文件
/etc/rsync/exclude.txt
文件内容为:一行一个要排除的目录
/www/www.abc.com/cache
/www/www.123.com

4、启动rsync服务器.
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rsyncd.conf

客户机的配置过程:
1
、建立密码文件并设置600权限。
mkdir /etc/rsync
/etc/rsync/pass.conf
文件内容为“密码”。注意,只填密码,否则会报1530错误。
zspassword
chmod 600 /etc/rsync/pass.conf

2、启动客户端
rsync -avzP --delete --password-file=/etc/rsync/pass.conf zhangshan@8.8.8.8::web /www/mirror
命令说明:同步服务器web模块中配置的目录到本地目录的/www/mirror,如果本地没有的文件,这复制过来。如果本地和服务器的文件一致,则不复制。如果本地文件较旧或者较新,这替换掉本地的文件。 
原文地址:
http://www.huzs.net/?p=920


rsync 文件同步/传输,增量备份传输利器使用教程

https://www.vpser.net/manage/rsync.html

安装rsync

CentOS/Fedora/RHEL: yum install rsync
Debian/Ubuntu: apt-get install rsync

rsync使用教程

rsync有两种工作方式:SSHdaemon

  • SSH方式是使用系统上的用户通过SSH进行同步操作。

  • daemon方式是rsync服务器会开一个873端口,等待客户端去连接,连接是进行验证,通过后进行同步。

一、SSH模式下进行同步操作

rsync -options SRC DEST
SRC
代表源目录,DEST代表目标目录,当通过ssh链接时, 有时需要指定ssh端口, 请使用这个方式:rsync -options -e "ssh -p 10000" SRC DEST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常用到的场景:

1.1:本地拷贝目录,将/home/wwwroot/vpser/拷贝到/data/wwwroot/vpser/

rsync -avu /home/wwwroot/vpser/ /data/wwwroot/vpser/

1.2:将本地目录拷贝到远程服务器

rsync -avu --progress --delete /home/wwwroot/vpser.net/ root@1.2.3.4:/home/wwwroot/vpser.net/

如果改了SSH端口,需要加-e "ssh -p 你的SSH端口",如果不想显示具体传输过程可以去掉P参数,如果需要压缩传输可以加z参数。

--delete 参数,这样当本地删除的文件,远程端也会删除,保持完整的一致。

1.3:将远程服务器目录拷贝到本地

rsync -avu --progress --delete root@1.2.3.4:/home/wwwroot/vpser.net/ /home/wwwroot/vpser.net/

二、daemon模式的配置

rsync daemon模式是以rsync服务器形式运行,首先我们需要创建rsync服务器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 默认此文件可能不存在,需要自己创建,配置信息如下:

port = 873
uid = root
gid = root
use chroot = no //
使用chroot到文件系统中的目录中
max connections = 100 //
最大并发连接数

#motd file = /etc/rsyncd.motd //定义服务器信息的,自己写 rsyncd.motd 文件内容
pid 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d.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timeout = 300

[vpser] //自定义模块
path = /home/wwwroot/vpser.net/   //
用来指定要备份的目录
ignore errors    //
可以忽略一些IO错误
read only = no      //
设置no,客户端可以上传文件,yes是只读
write only = no   //no
为客户端可以下载,yes 不能下载
hosts allow = 192.168.2.0/24    //
允许连接的IP,强烈建议加上你允许的IP,多个IP逗号隔开
list = yes   //
客户请求时,使用模块列表
auth users = vpser   //
连接用户名,是虚拟用户与linux系统用户无关,多个用户名逗号隔开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
验证密码文件,文件格式为:用户名:密码

写入配置时请将上面的注释信息去掉,并调整里面的相关参数。我们也提供了一个模板文件http://soft.vpser.net/sync/rsync/rsyncd.conf 可自己下载放到/etc/下并修改相关参数。

/etc/rsyncd.secrets 文件权限必须是600,创建好该文件后可以执行: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s

注意:默认rsync服务器并不是自动启动的!

Debian/Ubuntu上是带自启动脚本的,修改 /etc/default/rsync ,将里面的RSYNC_ENABLE=false 改成 RSYNC_ENABLE=true 保存就设成开机自启动了。

CentOS上启动脚本都是不带的,执行:wget http://soft.vpser.net/sync/rsync/init.d.rsync -O /etc/init.d/rsync && chmod +x /etc/init.d/rsync && chkconfig rsync on 如果不报错的话就会开机自启动了。

完成上面设置后,执行:/etc/init.d/rsync start 即可启动。

测试rsync服务器:rsync -avuP vpser@192.227.165.35::vpser /home/wwwroot/vpser.net/   进行连接测试,注:@前的vpser为自定义模块里设置的用户名,::后面的vpser为你自定义模块的名称。

rsync使用小技巧:

1、可以用rsync快速删除大量文件:
建立一个空的文件夹: mkdir /root/blank
rsync删除目标目录:rsync --delete-before -a -H -v --progress --stats /root/blank/ /home/wwwroot/cache/
这样我们要删除的 cache目录就会被清空了,删除的速 度会非常快。

2、如果开启了iptables防火墙,请将873端口加入防火墙允许规则。
iptables -I INPUT -p tcp --dport 873 -j ACCEPT
iptables -I OUTPUT -p tcp --sport 873 -j ACCEPT

3、用户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SSHdaemon模式
配合crontab定时执行任务 自动完成同步、备份等工作。

rsync 常用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delete
删除那些DST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timeout=TIME IP
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Linux rsync增量同步方法

http://blog.csdn.net/czgxhf1985/article/details/7836239


可以先使用 rpm qa |grep rsync 查看rsync是否已经安装


下面说说rsyns的配置过程
. 配置服务器端
首先编辑 /etc/rsyncd.conf 内容如下:
uid = nobody 
#进行备份的用户 nobody为任何用户
gid = nobody 
#进行备份的组 nobody为任何组
use chroot = no 
#不使用chroot
max connections = 10 
#最大连接数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日志文件

[rsyncd]
 # 这里是认证的模块名
path = /home/test/ 
#参与同步的目录
ignore errors 
# 可以忽略一些无关的IO错误
read only = yes 
#只读
list = no 
#不允许列清单
anth users = root 
#认证的用户名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s 
#密码文件存放地址

然后在/etc下面编辑一个rsyncd.secrets的密码存放文件
格式为

用户名:密码  

root:xl1100

最后在server端将rsync以守护进程形式启动
命令为: rsync –daemon
rsync
启动的端口为 873端口

. 客户端的配置
/etc下面编辑一个rsyncd.secrets的密码存放文件即可

执行命令为:
rsync -vzurtopg --progress --delete root@192.168.100.150::rsyncd /home/test --password-file=/etc/rsync.secret
参数 v 表示详细提示
z
表示压缩
u
表示只进行更新
topg
保持文件原有属性如属主、时间的参数
--progress
指显示
--delete
指如果服务器端删除了这一文件,那么客户端也相应把文件删除,保持真正的一致
root
为用户名
@192.168.100.150
为服务器IP
::
后面的rsyncd为认证的模块名
/home/test
为备份到本地的目录名
--password-file=/etc/rsync.secret
制定密码存放位置的地址

可以编写脚本 rsync.sh
#!/bin/sh
rsync -vzrtopg --progress --delete root@192.168.100.150::rsyncd /home/test --password-file=/etc/rsync.secret

然后将该脚本加入到/etc/crontab文件中 定时执行更新。 

 

后面附上改命令option参数详解

Rsync命令参数详解

在对rsync服务器配置结束以后,下一步就需要在客户端发出rsync命令来实现将服务器端的文件备份到客户端来。rsync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工具,其命令也有很多功能特色选项,我们下面就对它的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说明。
Rsync
的命令格式可以为以下六种:
  rsync [OPTION]... SRC DEST
  rsync[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USER@]HOST::SRC DEST
  rsync [OPTION]... SRC [USER@]HOST::DEST
  rsync [OPTION]... rsync://[USER@]HOST[:PORT]/SRC [DEST]
  对应于以上六种命令格式,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1)拷贝本地文件。当SRC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如:rsync -a /data /backup
  2)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rshssh)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当DST路径地址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c foo:src
  3)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rshssh)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当SRC地址路径包含单个冒号":"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z foo:src/bar /data
  4)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当SRC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root@172.16.78.192::www /databack
  5)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当DST路径信息包含"::"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如:rsync -av /databack root@172.16.78.192::www
  6)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这类似于rsync传输,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如:rsync -v rsync://172.16.78.192/www
rsync
参数的具体解释如下:
-v, --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q, --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c, --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a, --archive
归档模式,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等于-rlptgoD
-r, --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b, --backup
创建备份,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filename。可以使用--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
--backup-dir
将备份文件(~filename)存放在在目录下。
-suffix=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u, --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不覆盖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软链结
-L, --copy-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copy-unsafe-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H, --hard-links
保留硬链结
-p, --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S, --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n, --dry-run
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W, --whole-file
拷贝文件,不进行增量检测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B, --block-size=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默认是700字节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delete
删除那些DSTSRC没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delete-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ignore-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force
强制删除目录,即使不为空
--numeric-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timeout=TIME IP
超时时间,单位为秒
-I, --ignore-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size-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modify-window=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默认为0
-T --temp-dir=DIR
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compare-dest=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P
等同于 --partial
--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z, --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认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blocking-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FILE中得到密码
--bwlimit=KBPS
限制I/O带宽,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一般都使用azv选项

 


参考:

anzhihe 安志合个人博客,版权所有 丨 如未注明,均为原创 丨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s://chegva.com/2827.html | ☆★★每天进步一点点,加油!★★☆ |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